四川省青神县竹产业孵化园 让梦想照进现实
半年前,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兰沟村的一处废弃闲置多年的养鸡场内,厂房破旧、荒草丛生,尘土、废砖石随处可见……可谁能想到,就是在这荒凉的破厂房间,青神县正下着一盘大棋——规划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竹产业孵化园,从而带动竹编产业发展,让青神人民的“国际竹艺城”梦想变成现实。如今,刚刚建设半年的竹产业孵化园的发展情况如何?
三大瓶颈:催生竹产业孵化园
走进大门,顺着新铺的水泥路往孵化园内走去,一番开阔的景象映入眼帘:装修精致的厂房,同风格的入驻企业招牌,忙碌的工人,醒目的“竹制品电商运营中心”招牌……
“我们通过‘叩门招商’、‘推进大会’等引进商家,将闲置的厂房重新再利用,如今整个孵化园处于‘孵化’阶段,待生产商贸区打造成功后,便投入生产。”青神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周华斌介绍说,近年来,青神县竹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仍有人才少、资金少、保障缺三大发展瓶颈,而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2014年6月,竹产业孵化园正式规划建设。“既有效利用了闲置厂房,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竹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周华斌说。
据悉,去年5月,青神县举行竹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19家企业签订入驻园区协议;7月,青神东豪竹藤制品有限公司、青神华艺竹簧工艺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孵化园;随后,青神竹福竹艺有限公司、青神鹏顺竹木工艺有限公司相继入驻。随着入驻企业的相继投产,竹产业孵化园顿时充满了生机。
搭建平台:企业园区互惠互利
去年7月入驻孵化园的东豪竹藤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江告诉记者,他们对青神竹产业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和考察后才做了投资青神的决定。入驻之时,该公司也将其原有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制造工艺等带到了园区。
黄海江说,中国几百个竹品种中,被利用得最多的是肉质偏厚且材质坚硬的楠竹。青神有楠竹,但产量有限,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青神盛产慈竹,慈竹肉质薄,硬度小,纤维含量高,适合竹编字画及竹筐、竹篓等竹编制品的生产与制作。“我就是想在青神把慈竹给高效利用起来,让青神的慈竹制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希望能探索楠竹在青神的大规模种植,拓宽青神竹产业发展的渠道。”
当然,该公司也借力了青神竹编原有的成就。在与竹编大师交流学习之时,积极探索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的结合之道。“各取所长,协力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促进产业发展。”黄海江说。
不止东豪竹藤,入驻孵化园的另一家企业竹福竹艺正积极探索与奢侈品品牌爱马仕的高端合作。据介绍,竹福竹艺与爱马仕最主要的合作在于瓷胎竹编的定量生产,爱马仕提供瓷胎原料,竹福竹艺负责竹编上套。
厚积薄发:积蓄力量实现梦想
近几年,青神县组队参加了第三届国际竹具创意设计大赛及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学习竹产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为自身竹产业的发展积蓄着力量。2016年的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将在我市举办,作为主办地的青神县,当地政府和园内企业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公司投产运营至今,尚处于人才培养阶段,一直在不断投入。”黄海江告诉记者,孵化园里所有的入驻企业均处于人才储备的过渡阶段。“只有培养好竹编技术人员,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技术人员进村到户指导农民批量生产工作。”黄海江认为,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是一个绝好机会,必须一炮打响,“国际竹艺城”才离大家越来越近。
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不得不承认,竹产业孵化园的发展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跳出原有精品平面竹编,发展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相呼应的多维多向竹产业,如何成功搭建竹制品销售电商平台并长效运营,如何破除散沙经营,铲除竹制品价格乱象,营造健康竹制品产销市场并形成有效监督机制,路漫漫而修远。
2016年的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将成为“引爆”整个竹产业孵化园乃至整个青神竹产业的重要节点。借着竹文化节的春风,竹产业孵化园如何成长,如果托起青神人的竹艺之城梦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