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企“利众”以竹代塑造电脑键盘鼠标
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位于泰顺县,注册资金528万元,其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泰顺县司前竹制餐厂,2006年改制为有限公司。利众竹木是一家立足竹木资源,集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设计、生产、销售竹制品为一体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竹制餐具、竹制厨具、竹制小家具等,其中主导产品为工艺竹筷。产品销售额在浙江省内同行业中居前三位,工艺竹筷出口额居同行业前列。
专注竹产品加工27年
浙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产竹大省,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毛竹更被列为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泰顺地处温州市南部山区,是毛竹中心产区,不但自然分布广,而且竹材质量好,毛竹是当地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利众竹木的厂区位于泰顺县司前镇台边景泰北路,调研组一行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厂区时已是晚上6点,天色已黑,厂区内的员工基本都已下班回家。
利众竹木董事长严汉荣接待了调研组一行。严汉荣今年64岁,从1988年创办工厂至今,27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毛竹加工业务,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记者在利众竹木产品展示厅看到,除了琳琅满目的竹筷以外,竹砧板、竹盒子、竹饭勺,甚至以竹代塑制成竹鼠标、竹键盘等,各式各样的竹制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可谓是竹制品的海洋。
严汉荣说,利众竹木重视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自主开发研制的烤印工艺筷、内嵌图案耐用筷、便携组合筷、防滑筷等新产品2013年销售收入3120万元,占年度总销售收入的58%以上。
严汉荣还说,利众竹木的主导产品为工艺竹筷,而目前国内工艺竹筷行业前50强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年工艺竹筷产量约38万件,产值约10亿元;我省工艺竹筷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5%、产值约占70%。在我省同类行业中,利众竹木年工艺竹筷销售额排名前3,委托出口排名同行前例,具有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
就地取材整合竹业资源
由于泰顺县毛竹资源丰富,且毛竹生长周期短,当地有不少农民自发开办了毛竹半成品加工点与毛竹收购点。严汉荣说,利众竹木整合了当地的竹业资源与其配套资源,在竹产区建立了半成品加工点及毛竹收购点30多个,以保护价订单收购半成品和原竹;另一方面还通过订单与146户竹农确定了毛竹基地建设合作关系,建立了毛竹基地7738亩,与广大竹农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互利关系;同时在2012年,利众竹木还统筹建设毛竹基地15万多亩,在竹里乡竹里村自建毛竹基地2520亩。
利众竹木整合了当地毛竹资源等,20多年来茁壮成长,目前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配备了竹制工艺筷、竹制小家具、竹制厨具等国内最先进的配套生产线,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先进,年毛竹加工能力达120万株。2013年利众竹木销售收入共计5370万元,利润358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年市场增长率10%。
严汉荣自豪地表示,“在国内工艺竹筷行业中,浙江省实力是最强的,由此可见我公司在全国也是占据一席之地的。”
巧用人力资源创“双面员工”
严汉荣说,但竹木加工业毕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众竹木依然对劳动力保持着较大的需求量。利众竹木现有员工122人,来自泰顺当地的超过80%。该公司厂区所在地司前镇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多数年轻人选择远离家乡外出就业。但该地又是下山农民集聚点与温州市饮水工程百丈水库移民的安置点,约有1200户4200人。在利众竹木成立初期,严汉荣便一直在努力将这部分有限的农民资源合理地转化为利众竹木的人力资源。
为此,利众竹木从早期开始便对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培训、定期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素质。经过培训的农民,农忙时回家干农活,农闲时来利众竹木从事毛竹加工,做到农活、打工两不误,成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双面员工”。“以前在我们厂流水线上的年轻女工,有些现在都已经做奶奶了;以前在厂里满地跑的小孩,现在也都出人头地,有人甚至当上了我们当地的小学校长。”严汉荣边回忆边介绍,利众竹木因地制宜,巧妙地结合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企业成功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严汉荣最后表示,今后利众竹木还将继续以天然毛竹为原料,并不断融入竹文化史,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竹产品,全力营造餐桌上、生活中的“竹风景线”,符合生态、健康、文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