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具标准及其标准化的概述与思考
木材行业作为家具的上游产业,其发展趋势与家具是息息相关,双方相互依存,唇亡齿寒。本文看似写家具企业,但同时也旨在用标准与标准化的意义,让木业企业家对标准与标准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更好地重视标准及其标准化工作,使我们的所有工作和企业经营都建立在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作为家具行业和木门等木制品行业的上游企业,更好地为上下游服务,使木材贸易和橡胶木拼板事业更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壮大。
概述
当我们审视自己的衣食住行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化的规范包围着和约束着。无法想象,当这一切都失去了标准化的尺度和控制时,生活将是怎样的混乱不堪?这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和规则不但没有扼杀你的个性,而是更多帮助你实现了个性,同时方便了你的生活和工作。
当我们审视标准化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力时,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标准化一次又一次地对制造业进行了彻底改革。从通用件的发明到装配线;从自动控制到机器人技术;从适时存货到全球资源———每一个都象征着新一轮的标准化革命,通过以新的方式组织和利用人力、流程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每一轮革命都使整个行业限于混乱———技术创新者转变为新的市场领导者,并在许多情况下都超过了旧的市场领导者。标准化在汽车业、消费电子业和食品分销业的影响力尤其深远,在家具行业的作用也不例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企业标准化管理力度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更经济、更规范、更合乎事物规律的不断优化的管理技术和营运方法。放眼全球,哪一个高成长的现代化企业不是经营管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就是企业的灵魂。特别是入世以后,加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力度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我们家具行业、食品、服装、玩具、各种工业产品遭受的一系列的反倾销事件和其他贸易摩擦,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懂游戏规则,只有被动挨打。为什么挨打受损?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动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和权利,而又不懂游戏规则而混沌经营吗?
客户的需求是有标准的需求,而质量的依据首先是标准。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经济化。
所以,以标准化为核心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以质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塑造企业灵魂的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因而,标准化具有长久的效力。我相信也有理由坚信,企业管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标准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与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所谓标准,《布莱克法律大辞典》有两个解释:一是指由习惯,同意或权威所接受的作为正确的模式;二是测量可接受性,质量及精确度的水准。我国标准委员会的定义为: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GB3935.1)。而标准化,实质上就是一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1983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250)第二号指南对标准化给了这样一个定义:“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使用的问题给解决方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以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实现技术合作。因此,标准化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基础学科”(GB/T13745《学科分类与代码》)。
资料显示,中国虽然已经采纳了大约8000项国际产品标准,但中国也有万个国内产品标准,在现行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不足40%。正如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斯穆特说,中国的国内标准基本上属于我们所说的生产规定,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做法。在中国,生产商们自行制定一份文件并把它称作标准,别人采纳不采纳都可以。标准与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国内外家具标准体系现状
国际家具标准化机构(ISO/TC136)是国际上负责家具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136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136),成立于1972年,秘书处设在瑞典。
我国家具标准体系状况
在我国,从未全面、深入地开展过家具标准体系的研究,家具标准化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建立,起步比较晚,家具行业的技术力量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近几年加快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制定或修订发布实施的家具各项标准主要有75项。属于国家标准有33项,属于轻工行业标准有42项。其中等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7项,采标率为9.3%。等同、修改采用国外先进标准4项,采标率为5.3%。另外还有8项标准在技术上参考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这些标准主要为木家具、金属家具、软体家具等产品标准;家具原辅材料和五金配件标准;家具设计、尺寸、名词术语等基础标准以及相关的家具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标准等。
国际家具标准化机构状况
国际家具标准化机构(ISO/TC136)是国际上负责家具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136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136),成立于1972年,秘书处设在瑞典。ISO/TC136的工作范围是家具领域的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要求和方法。ISO/TC136的目标是为家具领域提供全球标准,并主要体现在术语、要求和测试标准上。根据工作需要,ISO/TC136曾下设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SC9),目前SC2、SC4、SC8已取消,他们曾分别开展家具受力试验、家具结构强度、家具稳定性等研究。SC1负责家具测试方法的研究,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柜类、桌类测试方法、椅类测试方法、床类测试方法、阻燃试验、表面涂层理化试验等;SC3负责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指标的研究;SC5负责家具测试方法的研究,下设3个工作组;与SC1的前三个工作组开展的工作类似,SC6负责办公家具的研究;SC7负责学校家具的研究;SC9负责家具五金件的研究等。目前ISO/TC136发布了24项家具国际标准。ISO/TC136的P成员共有30个,我国1982年成为该组织P成员国。
我国是世界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家具企业约5万家。建立我国家具标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家具标准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之间的协调互补;另一方面可指导我国家具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具标准化活动,制修订出符合市场发展、达到先进水平的家具标准,并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保障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我国家具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