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变身记: 竹笋带富一方百姓 竹叶笋渣都卖钱
长江之滨连片竹林,原本是一道风景,但身居其间的“林中人”,却未必觉得舒坦。在形成竹笋榨菜产业链前,重庆涪陵区南沱镇“密不透风”的竹林因产笋寥寥,几乎成了摆设,附近农户守着竹林口袋空空,自然没了雅兴。而现如今,经不足一年的管护,竹林迎来了首次大规模产笋季,甚至连老笋、竹叶也能卖出好价钱……
悠悠竹林没收成附近农户有“心病”
距离涪陵城区20多公里的南沱镇,地处长江南岸。夏日炎炎,南沱镇在竹林掩映下江风阵阵。宽大的麻竹叶好似天然的空调,让周围清凉不少。
“鸟都飞不进去,砍笋也恼火,更别说种东西。”然而,身居竹林的64岁农户覃进明却说,这片竹林是镇里人的心病。
原来,多年前,南沱镇沿江土地也曾用于耕种,后来,为了保护长江水土退耕还林,种上了竹子。与竹为伴,南沱的环境是得了改善,但未经管护的竹林却越长越密,林下什么都不能养,砍笋也只能从边缘下手,产量微乎其微。
“出去的路不通,背笋子都不方便。”覃进明说,没有多少收益,村民一亩竹林只能拿到240元退耕还林补贴,家里5亩地一年不过千元。南沱竹子长了十年,不少年轻人也离开家乡,走上了外出打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