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宜宾市兴文将建成1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

  近日,来到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见到满山的方竹郁郁葱葱,扑鼻而来的竹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基地里,不少村民手握弯刀,将一棵棵青翠挺拔的竹子砍倒在地。见到笔者纳闷,村民陈文林解释道:“砍掉老竹子,留品质好的嫩竹,将每株里最大的一根作为母竹,有利于保留、延续好品种,提高了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就能提高效益。”

  方竹适宜在海拔800—1800米的地方种植,因此成为海拔730—1795米的仙峰苗族乡特有的生物资源。据现任该乡仙峰村村支部书记的陈文富介绍,村民们一直都在种植方竹,但大多不会管理,竹林密度太大,产量逐年降低。9年前,就在当地农民对发展竹产业逐渐失去信心时,陈文富率先在村里大面积种植方竹300亩,现100多亩已成林的方竹每年给他带来了15万元的纯利润。

  见到陈文富的竹林带来了丰厚收入,村民种竹的积极性迅速提升。2010年,当上村支部书记后的陈文富广泛走访动员,一口气在村里新发展了2万多亩方竹,不少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初尝了赚钱的甜头。

  光有积极性还不够,还得有专业技术指导。2011年5月,陈文富等11人带头成立了“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富康方竹笋合作社”,在仙峰、高山好等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共建立了3万亩竹笋基地,发展了500社员,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把竹林科学管理理念传进各家各户。“我的方竹基地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亩,去年就有20亩开始采收笋子,除去人工费,我家里仅这一项就收入了3万多元。”仙峰村1组陈天乾向笔者说起种竹增收的事儿显得很兴奋。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没有加入合作社不知道种植技术的时候,每年每亩方竹的产笋量80公斤,产出的方竹笋品质不怎么好,一年下来亩收入在400元左右。而现在通过合作社技术指导,每亩可产300多公斤方竹笋,品质也显著提高,亩年收入可达2000元。“竹笋收获的季节,村里的人手不够,不光九丝、周家、僰王山等附近乡镇的村民有活干,甚至连长宁梅硐镇、珙县石碑乡都有前来打工的村民。”陈文富告诉笔者,方竹基地让500余人长期就业,农忙时候上千人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如今在合作社带动下,全乡12个村都发展了方竹产业,社员每年户均收入上万元。“因为质量有保证,产品已经远销朝鲜、日本。下一步想发展林下立体种植,增加农户收益。还想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陈文富说。

  “方竹不是当年见效的产业,大多农户缺乏前期投入资金,种植积极性没有完全激发;产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竹笋采收费时费力。”关于未来的发展,陈文富有些想法,“希望通过各种平台和投资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同时积极引进笋、竹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据了解,兴文县明确定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仙峰苗族乡资源优势,已将方竹产业的发展列入科学规划,坚定了做强做大方竹产业的信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建成1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力争把仙峰打造成宜宾最大的方竹资源基地和最大的方竹笋产品交易中心。



点击次数:503 来源: 发布时间:2013/6/20 22:47: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