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竹业发展喜逢“春雨”节节高
初秋时节,青阳县酉华镇田屋村建楼组依旧掩映在一片青葱的竹海中。徜徉在疏朗有致、空气清新的竹林中,记者仿佛置身在亦真亦幻的翡翠世界。
田屋村党支部副书记章佑青告诉记者,自从县里出台了采伐限额管理和育林基金征收新规之后,毛竹采伐管理灵活了,林农的收入提高了,发展毛竹的积极性也更大了。“今年建楼组仅毛竹纯收入人均就达500元,较往年有大幅提高。”章佑青不无欣喜地说。
青阳县结合林业改革,从振兴竹产业入手,为全县林业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探索新路。为此,该县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竹产业发展的林政新规,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竹产业发展规划,既明确了全县的竹产业发展方向,又激发了竹产业发展的活力。
龙头竹企告别“无米之炊”
安徽新河竹业是青阳县唯一的一家竹制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竹地板胚板,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家设计年产能为50万平方米竹地板胚板的招商引资企业,自2007年建成投产以来,因为毛竹原料供应不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今年6月份以后,该企业开始满负荷生产,产值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不久前,这家企业还一次性投资200多万元上了一条竹地板成品生产线。
近年来,青阳县陆续采取了一些推动竹产业发展的措施,但收效不大。今年初,青阳县林业部门组织人员到省内外竹产业大县考察取经。经过考察分析,该县找出了制约竹产业发展的“瓶颈”,并迅速拿出破除“瓶颈”之策:将采伐限额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林业站,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改毛竹集中采伐为分散采伐;区别征收毛竹原材育林基金,将毛竹原材育林基金基价调整为30元/50公斤:原竹直接出县的足额征收;县内竹材企业减半征收;市级龙头企业按不高于三分之一征收。
县里的这一林政新规为龙头竹企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育林基金区别征收后,竹企将减少的部分加入到原竹的收购价格中,增加了价格的竞争优势;采伐限额管理的改革又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季节性原材料紧缺问题。“我们现在每天收购的原竹大概15万斤左右,原材料需要得到有效满足,过去,每年的这个时候原材料都是青黄不接。”新河竹业负责人说。
林农将竹园当做菜园经营
“如今我们林农是将竹园当做菜园种的,因为有钱赚嘛。”田屋村村支书章发青说:“自从县里出台了林政新规,采伐限额管理变得非常灵活,除了出竹笋的那几个月,竹子只要到了采伐期,我们随时可以砍可以卖。”
这位支书向记者历数采伐管理改革后的好处:过去他们村的毛竹不是到了砍伐期就可以砍伐,一般要到11月份以后才能申报砍伐限额。申报砍伐限额要往县城跑不说,审批的手续和程序还特别繁琐,办下来前后要一个月时间,费时又误工。再说,因为集中砍伐,货多价贱,往往还要被一些不法经纪人钻空压价,因此林农觉得种竹不划算。
现在不同了,毛竹到了砍伐期,随时可以到镇里的林业站申报砍伐限额,手续两三天就办下来了。这样,林农就可以利用农闲时间砍伐毛竹。因为种竹能赚钱,林农十分珍惜自己的竹园,实实在在地将这些竹子当宝贝一样护着,砍灌、扩鞭,样样不落人后,不到砍伐期的竹子绝对不会乱砍一根。全县的不少山村林农发展竹园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一片片新竹园被陆续开发出来。仅田屋村今年就新发展竹园600多亩。
全县竹产业产值将达2亿元
顺应全县竹产业的发展势头,青阳县及时制定了全县竹产业规划,规划将竹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按照这个规划,到2014年,全县将形成龙头企业+卫星加工企业+林业大村+林农的竹产业发展链条,并将实现竹资源生产、竹产品加工、竹景观旅游和竹文化开发的联动发展。届时,全县竹园将发展到30万亩,竹园单位面积产值将翻一番;竹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青阳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刚介绍,该县在未来5年内仅用于竹资源培育与扩展的总投资就将达到1.29亿元,年均投入2580万元。王志刚说,除此之外,青阳县还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权政策,调整竹林采伐政策,鼓励对竹材的加工利用,加大竹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开展竹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竹产业对外招商的力度。
田屋村党支部副书记章佑青告诉记者,自从县里出台了采伐限额管理和育林基金征收新规之后,毛竹采伐管理灵活了,林农的收入提高了,发展毛竹的积极性也更大了。“今年建楼组仅毛竹纯收入人均就达500元,较往年有大幅提高。”章佑青不无欣喜地说。
青阳县结合林业改革,从振兴竹产业入手,为全县林业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探索新路。为此,该县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竹产业发展的林政新规,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竹产业发展规划,既明确了全县的竹产业发展方向,又激发了竹产业发展的活力。
龙头竹企告别“无米之炊”
安徽新河竹业是青阳县唯一的一家竹制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竹地板胚板,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家设计年产能为50万平方米竹地板胚板的招商引资企业,自2007年建成投产以来,因为毛竹原料供应不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今年6月份以后,该企业开始满负荷生产,产值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不久前,这家企业还一次性投资200多万元上了一条竹地板成品生产线。
近年来,青阳县陆续采取了一些推动竹产业发展的措施,但收效不大。今年初,青阳县林业部门组织人员到省内外竹产业大县考察取经。经过考察分析,该县找出了制约竹产业发展的“瓶颈”,并迅速拿出破除“瓶颈”之策:将采伐限额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林业站,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改毛竹集中采伐为分散采伐;区别征收毛竹原材育林基金,将毛竹原材育林基金基价调整为30元/50公斤:原竹直接出县的足额征收;县内竹材企业减半征收;市级龙头企业按不高于三分之一征收。
县里的这一林政新规为龙头竹企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育林基金区别征收后,竹企将减少的部分加入到原竹的收购价格中,增加了价格的竞争优势;采伐限额管理的改革又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季节性原材料紧缺问题。“我们现在每天收购的原竹大概15万斤左右,原材料需要得到有效满足,过去,每年的这个时候原材料都是青黄不接。”新河竹业负责人说。
林农将竹园当做菜园经营
“如今我们林农是将竹园当做菜园种的,因为有钱赚嘛。”田屋村村支书章发青说:“自从县里出台了林政新规,采伐限额管理变得非常灵活,除了出竹笋的那几个月,竹子只要到了采伐期,我们随时可以砍可以卖。”
这位支书向记者历数采伐管理改革后的好处:过去他们村的毛竹不是到了砍伐期就可以砍伐,一般要到11月份以后才能申报砍伐限额。申报砍伐限额要往县城跑不说,审批的手续和程序还特别繁琐,办下来前后要一个月时间,费时又误工。再说,因为集中砍伐,货多价贱,往往还要被一些不法经纪人钻空压价,因此林农觉得种竹不划算。
现在不同了,毛竹到了砍伐期,随时可以到镇里的林业站申报砍伐限额,手续两三天就办下来了。这样,林农就可以利用农闲时间砍伐毛竹。因为种竹能赚钱,林农十分珍惜自己的竹园,实实在在地将这些竹子当宝贝一样护着,砍灌、扩鞭,样样不落人后,不到砍伐期的竹子绝对不会乱砍一根。全县的不少山村林农发展竹园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一片片新竹园被陆续开发出来。仅田屋村今年就新发展竹园600多亩。
全县竹产业产值将达2亿元
顺应全县竹产业的发展势头,青阳县及时制定了全县竹产业规划,规划将竹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按照这个规划,到2014年,全县将形成龙头企业+卫星加工企业+林业大村+林农的竹产业发展链条,并将实现竹资源生产、竹产品加工、竹景观旅游和竹文化开发的联动发展。届时,全县竹园将发展到30万亩,竹园单位面积产值将翻一番;竹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青阳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刚介绍,该县在未来5年内仅用于竹资源培育与扩展的总投资就将达到1.29亿元,年均投入2580万元。王志刚说,除此之外,青阳县还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权政策,调整竹林采伐政策,鼓励对竹材的加工利用,加大竹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开展竹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竹产业对外招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