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2009年中国家具市场信心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家具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平均增速达25%~3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据了解,中国家具业分为两个行业,一个是家具制造业,另一个是家具流通业。家具制造业在2008年的产值是6500亿元人民币,而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数量大约在25000家,家具流通业注册的企业大概为5000多家。

  而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们回收678份各大家具企业老板及从业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中,市场定位有18%主攻高端奢侈品市场、26%主打中低端普通市场、20%主要做海外市场、28%主要做内销市场、7%的以上兼营;而经销商方面,来自华南地区的比例最高,为29%,其次是来自华东地区,占了24%,而华北和华中地区各占17%和15%,来自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比较少,只有5%、5%和4%,其中41%的受访经销商正在经营两至三家店面,32%正在经营单家店面,分别有15%和12%经营了三到五家店面和五家店以上。

  二、家具企业2009年生存状况:危机中的两重天

  而在金融危机到来这一两年里,中国家具业则一直呈现着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方面体现在家具出口企业和家具内销企业,另一方面体现在行业内大企业和小企业上。这样的发展状况在我们本次的问卷调查中,也有了很直观的反应,在我们回收678份各大家具企业老板及从业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中,有多达48%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减少;而选择利润增加的企业占25%、选择基本没有变化的有19%,而经过我们仔细的比对,不难发现,选择利润增加的多数为内销型企业,而外销型为主企业,有超过80%都选择了利润减少。而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有42%的企业选择了市场不景气、产品销售不畅;分别有18%、16%和14%的企业选择了原材料上涨幅度大,成本增加、国内外订单大幅度下降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也曾在家具展期间表示,现在行业在逐步回暖中,2009年上半年家具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7.7%,但出口跟去年同期比,下降了9.38%,这让出口欧美市场为主的家具企业倍感艰难。

  另一方面,从5月份开始,“我们的市场突然转暖,北京的市场很暖,上海也很暖。我了解的国内一些骨干企业,有的还是30%~40%的增长。”这也和我们的调查结果十分的吻合。

  而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家具经销商行业里也有所表现,但不想家具生产企业这样明显,在针对经销商的调查当中,有53%的受访者表示2009年的终端生存状态为:趋于饱和,勉强维持经营;而有21%的受访者表示2009年市场份额增大,经营状况良好;而经过分析比对我们发现,表示经营状况良好的受访者,多来自于华中、东北和华北这些受金融危机较小的内陆省份,而来自华东和华南的经销商,则有近90%选择了趋于饱和、勉强维持经营;这也反映出金融风暴对沿海省份的影响较深,而加上华东、华南地区家具企业发展时间较长,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和内陆省份相对来讲,拓展和发展空间要宽松很多。

  三、家具行业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评价:信心=力量

  经历了08到09年的金融危机,不管是家具企业还是经销商,都感触颇深。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有55%的企业认为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自己企业造成了“比较不利”的影响,有11%的企业感觉“非常不利”,有30%的企业表示金融危机基本“没有影响”;而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面临的困难:需求下降占到了30%、资金紧张占了20%、而成本费用上升占了27%;而对于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未来形势预测,大部分的企业都表明了充分的信心:有49%的企业表示战胜金融危机“比较有信心”,有1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信心”,有25%的则表示“说不清”;而对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多久,表示1年以内和1—2年的均占35%,而14%的认为将很快结束,9%和7%的认为2—3年和难以预测。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信心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信心,实体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信心。对任何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信心都是最为重要的资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临危受命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对民众说:“我们唯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可以说对发展预期、发展前景作出悲观结论,这比困难本身更加可怕。金融危机的影响力正在渐渐消退,而家具行业整体表现出来的积极而充分的信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具企业将在这种强有力的信心支持下,获得更加长足发展的力量。

  四、家具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改变与突破

  历经二十多年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家具业来说,一路飘红的行业形势和巨额利润,让很多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总结和思考成功究竟来自于哪里。突如其来的乌云笼罩,我们才发现,是时候想想该如何加固产业根基,以及接下来该怎样健康地向上发展了?金融危机与其说是对中国家具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如说是金融危机使行业累积的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缺乏品牌、模仿抄袭、低价同质竞争,这些近年来家具行业的通病,成为各家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1、目光由外而内:向国际工厂的定位说NO!

  曾经,依赖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家具业创下了家具大国的江湖地位,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干扰,我国家具产业的竞争力正逐步削弱。08年人民币一路高歌上扬,对家具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加上在金融危机席卷的浪潮中外贸市场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家具才开始发现自主品牌的匮乏,更多的企业开始转向内销市场。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有23%的企业是刚刚有外销型企业转向内外兼修,并且在国内市场尝到了甜头,从去年的供大于求变成目前的供不应求,有22%的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上年有所提高,44%的企业的企业较往年基本持平,61%的企业在2009年达到了产销量基本持平,这在经受了金融危机打击之后,是非常难得的数字表现。不少企业表示,以后将内销、外销并重,两条腿走路,使企业能够稳步平衡的发展。

  2、人才、创新仍是核心竞争力

  缺乏创新曾经是家具行业的通病,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二的家具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研发机构,有四分之三的家具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这是导致家具行业整体处于混乱局面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而家具人才匮乏的问题真正被热切关注只是近一两年的事,尤其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个问题更是凸显。如今的家具管理者们开始强烈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研发、设计还是管理方面,人才之需求,已迫在眉睫。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家具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有27%选择“创新”、21%选择“人才”、20%选择“自主研发能力”、22%选择“企业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行业共识。

  3、“危”与“机”共存

  内外交困的危局背后,同时有很多商机可以把握。2009年,既会让很多企业从此告别家具业,又会让很多企业拥有巨大商机,获得更大的发展。

  金融危机客观上为家具产业变革提供了外部促进因素,巨大的危机和压力逼迫很多家具企业不得不作出变革。中国家具业长期存在过于依赖密集型生产模式、产品附加值低及缺乏设计和品牌等问题,庞大的出口产值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以上问题的严重性。而在全球市场陷入低迷的今天,中国企业已经失去了得过且过的机会。企业就只有坚定目标,迅速改变产品线、改进技术,才有希望渡过严冬。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不少企业都表示,即便是在严酷的市场条件下,机会和有力条件依然存在:分别有25%、35%和16%的受访者认为,原材料价格下降、政府出台有利政策和企业扩张成本降低,都是目前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因此,危机同时也是有眼光的企业发展的良机。如果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完善的管理,承受住危机对企业的重击,在一场市场的优胜劣汰之后,在一个重新洗牌后的市场上,企业能够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攫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点击次数:812 来源: 发布时间:2009/9/29 21:24: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