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探索楠竹丛枝病防治新技术
重庆市永川区森防检疫站5月8日发布消息称,最近,区森防检疫站在茶山竹海景区金盆湖片区开展楠竹丛枝病防治试验。防治试验若取得成功,将有效防治楠竹丛枝病。
近年来,丛枝病已成为我区楠竹林区又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其症状为:发病小枝细长,呈蔓枝状,叶片退化呈小鳞片状,光合作用几乎丧失。病枝到8月初停止生长,少数末端枯黄,11月中旬后生长基本停止,少数整枝枯黄脱落。翌年3月上旬开始,越冬后的老丛枝从节间或末端萌发大量新丛枝,其节间短,枝条更细,数量更大,形成典型的扫帚状或鸟巢状。丛枝病的病原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风雨吹溅传播,致使病害扩展,危害加大。
“我区现有3万亩楠竹林,为避免遭受丛枝病的危害,我们在金盆湖片区开展防治试验,试验面积400亩。试验方法主要是采用盐酸四环素、青霉素按竹子的地茎大小,每株用药0.5至3克之间,用1至3升清水溶解,吊瓶输液;其次,采用粉锈宁和多菌灵树冠喷施,间隔10日喷施一次,共连续喷施2至3次。”区森防检疫站负责人介绍道,“这次试验着重从防治措施上探索丛枝病防治的有效新技术,如果这次防治试验取得成功,将为今后我区大面积开展有效防治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