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日渐衰落的手工艺——重庆市大足三驱竹席

  重庆市大足区的三驱竹席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据《大足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大足竹席就广为民用,清代时期竹编业兴盛,三驱镇以生产竹席闻名,当时的妇女多以此为业,嫁娶相传。

  解放后供销社收购竹席外调,产量增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驱竹席进入了最繁荣兴盛的时期,编席户占该镇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以贩销竹席为业者达1000余人。年产几百万张,销往云南、贵州、浙江、江苏、河南、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

  三驱竹席常见的材料有慈竹、水竹、观音竹,分为砍竹、剖篾、编制3个主要生产流程,种类有青席、黄席、晒席、斗席、围席、枕席等。青席更是当时城乡居民家庭生活的必需品,用它铺床,凉爽、舒适,能止汗、解暑。

  三驱竹席有做工细腻、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等优点。

  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的藤席、竹丝席等替代品的市场冲击,手工竹席效率低、成本高的劣势显现,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从业者老化导致好手艺失传,并缺乏创新和市场包装,产量锐减,市场急剧缩小。

  据当地人介绍,三驱镇大桥村6队吴家院子编竹席的人最多。曾经全队五六十户都在编竹席,并靠这世代相传的手艺修起了让人羡慕的楼房,成了致富的带头人。但如今,年轻人差不多都外出了,剩下十多户编席子的,也都是些中老年人。

  据58岁的陈云才介绍,现在编水竹席最划算,一张1米8的席子能卖四五百,除去买篾条的成本能有200多的收入。在耽误不大的情况下,每月能编上10张,有2000多元收入。

  赶场日的凌晨4点钟多,笔者来到竹席交易市场,73岁的周荣高还在买篾条,如此高龄的她仍在编竹席,且不需戴眼镜。70岁的何朝秀用5天时间编成的水竹席能卖900多,比起一般的高了一倍多。只可惜的是以前成千上万人的三驱竹席市场,如今却只有百来人。做了20多年竹席贩销生意的李志勇认为:也许再过5年,这个市场就没了。



点击次数:671 来源: 发布时间:2013/3/23 20:33: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