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木制品企业在欧盟贸易壁垒中加速转型
本月初开始实施的欧盟“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将导致输欧木制品成本大增,对我市不少木制品出口企业造成冲击。不过,笔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在海外市场门槛趋高、注重环保的形势下,我市不少企业已经加快市场和产品调整。
认证取得难度大
年出口金额超1亿美元、涉及百余家企业,浙江宁波市庞大的木制品出口行业正面临欧盟“绿色壁垒”———本月3日起,出口欧盟的大部分产品须遵循“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即均须提供原料来源合法性证明资料,包括产品描述、采伐国、数量、供货商及贸易商的名称和地址等文件,表明木材和木制品的来源合法性。该法令同时提到,如果企业取得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则可以得到豁免。
然而,我市检验检疫局前期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有14.28%的企业通过认证。宁波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处长翁志平说,目前市场上的木材都是经过好几个中间商交易后才到生产商手中的,包括宁波市场在内的全国很大一部分木材是从国外进口的,供应链错综复杂,导致实际操作中收集到木材身份资料较为困难。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品出口国,欧盟是我国木制品出口第二大市场。欧盟新规实施后,不少企业无疑将被限制进入欧盟市场。
去年,全市共出口各类木制品和木家具17956批次,金额34750.17万美元,其中出口欧盟5299批次、10449.72万美元,主要产品包括实木家具、板式家具、木地板、木制工艺品等。
企业成本大增
余姚市广丰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从事板式家具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李思川表示,新规定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如板材成本增加近50%,这种成本分摊到整个产品上,预计今年的出口产品价格将提高10%。
担忧情绪在弥漫。“具体出口风险目前确实很难预料。”宁海伟业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校伟无奈地告诉笔者,“要证明木材产地并非一件易事,我们打算与外贸公司一起通过开发森林、承包山头、开办林场以及设立木材加工中心,来保障木材来路可靠。”
“我们小企业只能靠低价来吸引客户眼球,若改为采购欧美国家的所谓有‘身份证’的原木,将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在市场难以立足。”宁海景斯华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光峰表示,FSC认证程序繁琐,较高的认证费用以及需要每年认证一次的认证周期也会令企业不堪重负。“如果拿不到FSC认证,企业只能放弃欧盟市场,转销其他地区了。”任光峰说。
行业加速转型
欧盟环保新规确实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对于促进木制品行业健康转型,规范家具行业发展无疑将起到促进作用。
来自宁波检验检疫局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市有15家出口规模较大的输欧木制品生产企业已通过了FSC认证,另外有20余家企业也在准备认证中。宁波市梦莹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告诉笔者,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应一些欧美客户要求,提高环保标准,使用的木材大部分具备FSC证书,能经得起检验。尽管如此,转型还是这家企业的重要任务。由于面临欧美木家具行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壁垒带来的生产成本增长和客户对最终产品压价的双重压力,梦莹家具从去年开始就着手长三角连锁店的筹建,目前产品已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等联营店销售。
据笔者了解,面临高成本的FSC认证,除了转向国内市场,部分企业已将目光瞄向俄罗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并开发竹制品来替代木制品。另外,一些企业开始机械化生产以降低综合成本,对冲认证导致的成本上升。宁波倍宜家具有限公司与设备制造商合作,引进了开料机、封边机等设备,企业70%的工艺实现自动化生产。
检验检疫专家提醒相关企业,在与国外进口商签订协议前,务必做好充分沟通,并约定因未尽告知义务违反该法规的责任归属;选择“绿色供应商”,严格按照欧盟法规要求采购木材及木制品等原料;探索开发新材料,比如开发竹制品,主动应对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