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利众竹木今年已握2000多万订单
彩虹筷、刻花筷、烤漆筷、镶嵌筷……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江省泰顺县有一家企业去年光卖各类竹筷就近4000万元,加上其他竹制品的销售额,这家名为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的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万元,同比增长近20%。对于开年以后的市场,手上已经握着2000多万元订单的“利众竹木”董事长严汉荣表示将力争“稳中有增”。
利众竹木公司设在司前畲族镇,严汉荣说:“作为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家山区企业,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泰顺系毛竹中心产区,总面积20多万亩,而且毛竹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周期短、用途广的优势,如果能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就可以实现‘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的环保理念,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毛竹商机”不少人都看在眼里,但“利众竹木”不但看在眼里,更是把“艺术与科技”融入到竹制品的设计和生产中,坚持20多年如一日,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利众竹木”,目前仅筷子产品就能生产彩虹筷、刻花筷、烤漆筷、镶嵌筷等10多个系列、2000多款,并且每年还至少能研发出30个新款。
严汉荣给记者算了算“艺术与科技”带给一双筷子的附加值。一双“利众”筷子出厂价位在2元至30元不等,普通家用的筷子较便宜,即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利国际因素影响,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市场上家用筷子的销量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因为筷子作为必需品,物美价廉总会赢得需求;而对于出厂价要30元左右一双的工艺筷子,包装成10双一个礼盒,出厂价就要300元左右,经过流通环节,在零售市场上,礼盒装工艺筷子的零售价高达1000多元,即相当于一双筷子要卖100多元。
“工艺筷子是比较高端的,不大用筷子的外国消费者特别喜欢买来作为居家装饰或礼品送人。”严汉荣带着记者走进了样品陈列室,这里集中着各式各样的筷子及其他竹制工艺品,有镶嵌着贝壳的筷子,有使用了“水晶滴塑”工艺的筷子,的确让人目不暇接。
这个春节前,该公司研发成功了一款符合欧盟标准的纯环保竹筷。为了能实现下半年的批量生产,该公司还与一家机械企业联合研发了一种新型环保油漆机,该机器经过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预计今年6月能正式投入使用,也就是说纯环保竹筷今年下半年就可批量投入生产,面市后就将成为“利众竹木”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实,“利众竹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自主研发机器,目前已拿到了两个发明专利。据严汉荣介绍,5年前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快速增加,曾一度出现一线工人难招的情况,于是公司决定提高机械化水平。他说:“机械化程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原来100台抛光机需要100个人来操作,而经过技术、工艺改造,只要10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0个人的工作量。比如我们研发的新型印花机,原来三四十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十多个人来完成。”
一家农业企业取名“利众”,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早已经成为“题中之义”,利众公司与供应毛竹的老乡签订了“保底协议”。当地农户郭瑞兰告诉记者,他家种了30多亩毛竹,全都供应给了利众竹木,保底价是36元/100斤,而收购价根据市场价不封顶,去年是42元/100斤,他一年靠这一项卖毛竹就能收入两万多元。据悉,利众公司对接了当地5000多农户,仅去年就给这些农户带来了2700多万元的收入。组装车间员工翁小娟是司前本地人,在该公司一年能拿到3万多元的收入,而且还能在企业的职工学校里学习技术和文化。
严汉荣说,泰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公司发展提供了不少扶持政策,该公司去年新项目上马、新产品开发等拿到的各类补贴达到了50多万元,去年该公司在“亩产论英雄”评比中达标,同比前年多交的税款也可以得到部分返还,这样“利众竹木”就有更多本钱投入到后续研发技改上来。今年他们将继续开拓国内外新市场,继进入沃尔玛、乐购等大型超市后,还将组建网络营销团队,争取实现线下、线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