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毛竹低产低效林成因剖析
根据对浙江省安吉、遂昌、龙泉和福建永安等县278个农户调查,在从多影响因素中,选择技术支持因子为因子的仅占29.5%,而受农户兼业特征影响的占42.1%,经营条件为影响因子的占50.4%,受劳动力或资金不足的影响因子点58.1%,认为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导致经营效益低的更高达63%。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导致毛竹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方面:
1、技术因素
通常认为技术缺乏是造成毛竹林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而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技术因子为影响因子的频数较低,但深入剖析非技术因素可以发现,其它众多因素或多或少和技术相关,或者说是由技术问题引发的。
农户对经营目标的期望。通过实施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表现在期望收益上。期望收益可能通过目标产品的调整实现。
农户在生产经营目标选择上的兼业性。由于一业经营扩大了农户经营的风险性和农业生产本身的风险性,以生计为基本目标,农户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风险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在努力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再去努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毛竹林低产低效改造的技术支持,技术设计缺乏可见性,则农户可能会选择放弃使用,更愿意通过兼业来保证较为稳定的收入。
2、生产经营条件的影响
毛竹的培育管理是一种劳动力阶段密集型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条件恶劣是制约竹林经营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竹山远离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笋竹下山运输。对浙江县域毛竹林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19个县统计表明,44.1%的竹山交通条件困难。生产经营条件成为影响农户接受和应用技术的重要因素。受劳动力的成本影响,就竹林生产力和经营收益,产量丰产、产值高效而收益低效的培育技术模式同样不被接受。这时,生产条件就成为竹林低产低效的客观制约因素了。
3、立地贫瘠的毛竹低产林
受客观立地条件的限制,毛竹低产林分布在山顶、山脊、坡陡急岭或土层瘠薄的石质山地。土壤干燥,土层瘠薄,含石砾多;竹株低而小,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这类竹林无法开展人工经营活动,在经营类型上可界定为生态公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