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李永春:钟情小毛竹 做出大产业

  暮春4月,位于连城工业园区的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一件件精美的竹茶盘、竹家具、竹工艺品琳琅满目;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制板、锯刨、雕刻。帅气中显着精明干练的李永春信心满满地说:“今年产值可达2亿元,现在已完成6000万元。”

  敢闯会拼:高起点创办企业

  年近40的李永春是土生土长的连城人,中专毕业后进入县里一家集体企业,专门负责地瓜干加工销售,由于工作出色,还曾任总经理。1997年,李永春毅然辞职,自己开办公司搏击商海,先后涉足地瓜干加工销售、房地产等行业,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竹产品低碳环保,市场前景好!”李永春介绍说,多年在广东、上海等地跑市场的过程中,他发现竹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家乡连城的竹业资源非常丰富,但精深加工的企业不多、加工能力也较弱。2008年,看准了市场前景和连城良好投资环境的李永春果断转型,成立了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为抢占技术、市场的高点,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他采取高位嫁接的方式,投入2000万元全资收购了政和一家有技术、有市场基础的竹深加工企业;在县里的支持下,对接工业园区已经建好两栋厂房的成熟项目用地,一期投资1.2亿元全力推进项目实施。由于起点高,企业仅用一年就建好了7幢厂房、1幢办公楼、1幢宿舍楼,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实现全面投产,第一年实现产值超1亿元。

  科技创新:60万换来200万效益

  “我们花费60万元开发激光烫花技术,换来每年200万元效益。”李永春如是说。前年,李永春带领企业技术人员进行3个多月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激光烫花技术在竹制品上应用”技术。相比过去丝网印刷,制作竹茶盘的图案、铭牌时间从10分钟缩短为30秒,还克服了容易掉色、版费高等缺点,每年节本增效200多万元。这一技术在2011年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打造全国最大、品种最全的竹精深加工企业是李永春的追求。他本着“科技求进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申报两项以上发明专利。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他不仅提供优越的薪资、生活条件,还“三顾茅庐”,用诚心感动不少在沿海大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大学生加盟。几年来,他的公司形成了40多名大学生、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发出覆盖家居、办公、装饰装修等的200多个款式的竹艺系列新产品,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参展上海世博会获得金奖。

  诚信品质:20万赢得2000万市场

  “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文化。”李永春深有感触。2008年底,公司开拓北京市场,首批价值20余万元的竹茶盘,在客户使用时出现部分开裂现象。李永春获悉后连夜赶往北京,将产品全部召回,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检验、分析,重新研发出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产品。第二年,他再次把产品送到北京,很快便销售一空。因为重品质,讲诚信,公司成功开拓北方市场,去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李永春以“诚信为本、独具匠心”“做竹产品、做足品质”为企业文化,每款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注重环保、工艺、质量和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断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将传统民族制作工艺的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打造富有典雅时代气息、浓郁民族韵味的竹艺产品。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品牌宣传,今年5月将举行的“四季连城?茗匠之星”2012演唱会就是由他公司承办。在他的努力下,公司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先后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现在又向“中国驰名商标”发起冲刺。

  李永春对今后企业发展、做大竹产业信心十足,不但准备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二期项目,还计划建立毛竹原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广毛竹的科学种植,帮助竹农提高毛竹产量、质量,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点击次数:714 来源: 发布时间:2012/4/19 19:55: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