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2010年竹制品产业总产值达18.5亿 庆元欲造竹制品“航母”

  浙江省庆元虽地处偏远,却拥有很多的中国“第一”:如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全国香菇产量和质量全国第一,中国廊桥之乡等。庆元盛产毛竹,竹制品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953年竹制品工业化发展的萌芽已经出现。九十年代后,以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制品生产企业迅速崛起,庆元竹制品工业化时代真正到来。2010年,全县竹制品产业总产值达18.5亿元,其中竹厨具行业拥有国内大型超市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庆元正在挖掘本地潜力,立足本地优势,铸造一个专属于庆元的竹制品“航母”。

  描绘“航母”宏伟蓝图

  俗话说:源头上失之毫厘,结果会差之千里。因此,明确庆元竹制品产业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是为庆元建造竹制品“航母”绘制蓝图。

  庆元给竹制品产业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即经过5—8年的努力,使庆元竹制品制造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竹家具系列50亿元;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20家,企业集团2家。

  庆元还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产业发展导向,即建立以竹家具为龙头,竹厨具、竹板材、竹工艺品和竹炭等五大系列的新竹制品特色产业架构,形成国内先进、部分世界知名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带动竹文化生态旅游,使之成为庆元竹产业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随着竹家具的优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其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如鑫光竹工艺有限公司从事竹家具制品生产不过两年,2010年销售额已达7000万元,2011年在厂房拥挤和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销售额仍接近亿元,发展的潜力不可估量。

  搭好“航母”内部架构

  要确立竹制品产业在庆元的龙头地位,建立竹产业专业园区是必经之路。只有把专业园区建好,竹制品“航母”的内部架构才得以成型。

  新建的竹产业专业园区,不仅仅是竹产业相关企业的集散地,更是集生产、科研、运输、仓储、展示、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园区,从而使产业集群密集化、产业分工精细化、规模管理专业化、产业链及配套功能完善化,促进各要素集聚,实现园区效应。

  土地对庆元来说是“奢侈品”。若按竹制品100亿元产值的产业发展规划,就目前亩均230万元的产业发展水平计算,未来需要建成4300多亩的园区才能实现目标,即使扣除现有近1000亩的厂房,还要增加3000多亩的园区面积,这对于庆元这样一个山区县来说是很不现实的。

  因此,只有严格按照“资源整合、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内培外引、壮大集群”的方针,依靠科技、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资源利用率,才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企业的分布现状,按照空间布局优化原则,将在县工业园区内集中安排同一行业的企业,分屏都新区、安溪、龙宫、黄田乡镇四个功能区块,分设竹家具、竹板材、竹厨具、竹炭竹醋液、竹工艺品系列等五大产业集群区块,使产业集群化发展。

  构筑“航母”各专业系统

  竹制品产业要有大发展,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各项扶持政策为“航母”筑起各个专业系统。新形势下的庆元竹产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

  引导竹制品企业建立研发、服务平台及企业技术中心,对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集约用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实行节能减排等进行奖励。同时,加快建立以竹制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加大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每年扶持给竹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00多万,促进竹木加工产业升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也是庆元竹制品产业要实现大发展最大的要素制约之一。按照发展目标的要求,政府应加强指导银企对接,并为银企对接搭建平台,如定期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缓解融资问题。同时,鼓励支持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对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形成多轮并驱支持竹制品产业的良好氛围。

  对龙头企业进行“一厂一策”扶持。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可小视,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企业、半成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培育从基地农户到加工半成品,到成品企业到龙头企业,到市场营销网络以及整个产业链,并加大基地建设、物流配送、市场营销方面的扶持以及提供经验信息。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踏上新台阶。



点击次数:724 来源: 发布时间:2012/4/16 20:03: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