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鞭带动山村经济:全国最大竹鞭交易基地---安徽省广德县焦村
3月19日下午,来到安徽省广德县下的一个小山村:焦村,一走进焦村,立刻被眼前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一幢幢楼房点缀在山水间,显示出农家的富足。“你看,家家户户门口堆着竹鞭(即竹根),有的还是从外地收来的。”随行的四合乡纪检书记陈光月忙着介绍说,“我们这里不仅是全省丝绸第一乡,也是全国竹鞭交易的最大基地之一。”
“我去年到湖南采购竹鞭,先后呆了两个月,共购进11万元的竹鞭。”47岁的村民姚德友告诉记者,他从2005年就开始从事竹鞭交易和加工生产,是名副其实的竹鞭专家。“这些竹鞭都是论根收,少则三四元一根,长的一根能卖到10多元。挖竹根时因为是适度修剪,不会影响竹类生长繁育”。看起来像是废弃的东西,在这里却成了宝贝。真是不可思议!
走进该乡最大的竹鞭加工企业——灵峰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就像走进了竹鞭的世界,有的扎成一束立在地上,有的捆在一起堆积如山,仓库里也是满满的。“这些竹鞭是从全国各地采购回来的,主要是元竹、红壳竹、石竹等等,加工成箱包的手把和烛台、酒架、相框等工艺品,除了部分内销,绝大多数出口到日本和欧美。”工人老姚介绍说,竹鞭加工为成品,从裁剪、晒干、分类到打磨、漂白、出形、定型、上色等共有10多道程序。
虽然偏居小山沟,但这里的竹鞭产业远近闻名。据介绍,焦村的竹鞭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当时受比邻的浙江安吉兴盛的竹加工产业影响,村里一批竹鞭经营户纷纷创立自己的加工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该村已成为竹鞭专业村,年竹鞭交易总量已占全国85%的份额,成为全国性的专业集散地。
“坐在门前收鞭子(竹鞭),整理整理赚票子。”竹鞭特色产业的兴旺,带动了一批农民从事竹鞭交易和生产加工。截至目前,该村从事竹鞭产业的经纪人达到300余人,从事专业生产者有1000余人,创办竹鞭工艺企业4家,年产值2000余万元。“灵峰”公司负责人余翠萍告诉我们,由于是季节性生产,工人们还可以兼顾家庭,一般工人日均工资在120元左右,去年仅工资就付出40多万元,吸纳了一批富余劳力就业。“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产业品牌,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陈光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