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打造“中国竹文化强县”——专访中共长宁县委书记曾健
记者:曾书记,您好。长宁近年来在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
曾健:长宁历史悠久,是中国革命老区、中国竹子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文明县城,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长宁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加快建设“中国竹文化强县”为目的,重点培育竹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和民俗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主题园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精心打造竹文化、生态养生文化、红色文化、川南民俗文化,每年举办竹圣龙灯节、蜀南竹海龙舟节、竹乡长宁梨花节等品牌文化项目,打造独具长宁元素的文化符号。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长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长宁和蜀南竹海的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记者:长宁将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
曾健:长宁县委迅速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长宁实际,提出了“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中国竹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6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总收入达22.5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5亿元以上,占全县GDP的5%以上,基本建成中国竹文化强县。
此前,县委经过深入研究,结合长宁实际制定了《中共长宁县委、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绘就了建设“中国竹文化强县”发展蓝图,并以长委发〔2012〕1号文件印发至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成为我县打造文化强县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我们已开始全面实施打造“中国竹文化强县”的“十大工程”:一是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增强核心价值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竹文化强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二是实施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实施“舆论文化传播工程”,发展时尚文明的网络文化,提升媒体舆论引导力,为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培植工程”,增强产业驱动力,到2016年建成竹文化研究中心和竹文化产业园,建成竹海影视基地、竹海演艺中心,培育15家以上年产值达500万元的文化企业,5家以上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文化企业,1家以上年产值上亿元的文化企业;五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提高发展竞争力,立足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品牌,着力推进 “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竹生态湿地公园”等创建工作;六是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增强精神食粮供给力,推出一批文化精品。七是实施“文化旅游互融工程”,提高互动发展生产力,到2016年,建成“百里新村养生长廊”休闲农业和竹文化观光带;八是实施“生态养生和会展工程”,增强文化发展持续力;九是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提高文化发展力;十是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提高文化发展支撑力。
为全面落实建设中国竹文化强县的保障措施,从2012年起,除文化建设项目外,县财政新增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支持重大文艺创作、文化人才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新增新闻媒体建设发展资金5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宣传媒体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化总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