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竹木:竹建筑业在四川发展的看法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取得极大发展。GDP增长迅速,但GDP增长却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来的。随着全球普遍关注环境恶化及资源匮乏问题。公众对生态、低碳、环保的意识与诉求也就进一步提升。因此竹产业也就在近些年井喷式发展。四川省是世界竹类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资源丰富。所以有亮点的竹建筑就作为竹产业发展的拓展,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
一、什么是竹建筑
竹建筑,即竹结构建筑,竹子在房屋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在许多国家,竹子以多种方式得以巧妙利用,一生都可为人类服务。竹子是房屋建造和其它结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竹子比较便宜,且容易加工,可以在许多产竹国得到。它是以原生楠竹为主要材料(不加任何粘结剂),用特殊结构建造的永久性建筑,适合用于建五层以下的建筑和高层建筑的非承重墙。
二、竹建筑的优点
竹材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竹子的机械性能因竹子种类、年龄、气候因素、含水率和竹茎高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竹子密度一般在500-800千克/立方米之间。竹子具有很高的强度,尤其抗拉强度。研究表明:竹子强度与木材不相上下,有的竹种强度甚至超过Shorearobusta和Tectonagrandis(Sattar,1995)。据报道,竹子强度的增长主要出现在3至4年时,此后强度逐渐减少。因此,根据竹子的密度和强度,普遍认为竹子的成熟期为3-4年生。竹子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Purwito1998):
抗拉强度:1000-4000千克/平方厘米
抗压强度:250-1000千克/平方厘米
弯曲强度:700-3000千克/平方厘米
弹性系数:100000-300000千克/立方厘米
利用竹结构建造的建筑具有施工安装方便,建造周期短,保温、隔音及抗震性能好,室内空气品质有保障,造价低廉等优点,而且美观大方有特色。
三、竹建筑在四川的发展途径
汶川大地震后,竹结构房屋凭借优异的抗震性能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非常适合我省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其环保和安全的建筑结构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面对巨大的竹业发展前景,亮点竹业公司对竹建筑在四川的发展有如下考虑:
一,我省竹资源丰富。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培育竹材资源,精选适合竹建筑的竹种,集中成片建设竹材基地,保证天然蓄积量。实行区域竹材平衡使用策略,在省内预测竹材可收获量,制定合理管理计划,平衡调度竹建材资源。
第二,省及相关市政府政策支持竹建筑发展。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认可使得大规模的竹建筑项目就有可能顺利实施。如为贫困人口建造竹住宅提供补助的政策环境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
第三,寻找强大的资金支持。我省竹产业起步较其它竹业大省晚,尚未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积累必要的产业资本,缺乏贷款担保能力,在投资上困难重重,所以,政府可以财政划拨专款进行扶持,或者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等方式寻求资金扶持。
第四,加强技术研发。依托科研机构,以成规模的竹林基地为实验地,设立竹建筑研究中心,培养专业人才。研究中心主要做好竹种培育、竹资源清查、年采伐量限额计算、竹建筑结构体系研究等工作。
第五,完善竹建筑相关产业链。我省竹建筑产业链尚未完善。从竹建材到竹建筑之间缺乏技术、市场等支撑环节。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注入、专项科研投入等手段,完善由竹材资源培育,竹建材企业生产,竹建筑设计,竹建筑销售及使用等构成的竹建筑产业链。
第六,构建基础网络。我省竹加工企业已达2000多家,并拥有了竹旅游、竹建材、竹有机食品等生态新型竹产业。不过竹产业基础网络依然较为薄弱。所以可通过精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升级等多种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通过竹建筑信息网站建设,增加市场机遇,加快信息更新速度。通过整合原料、产地、加工场地、消费市场、运输路线统一布局,构建产业网络,减少产业运营成本。
第七,积极拓展市场。随着技术更新,环保要求,防震抗震新课题的提出,竹材的优秀性能将在建筑技术发展中拥有更大发挥空间。各种竹建筑形式出现指日可待。另外,还可借助竹建筑“生态、环保、低碳、文化”的话题性,与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结合发展。
第八,局部试点,进而推广。在省内部分新农村进行农房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埋下伏笔。用作农村住宅建设的材料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砖、瓦、灰、砂、石、水泥等。虽然这些材料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材料,但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破坏性。处于优美生态环境中的广大农村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生态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