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县竹产业崛起带动十万农民致富
江西省崇义县,处处山峦叠翠,满眼翠竹挺立。作为林业大县,该县20万人口中竹农就有14万多人,竹林面积达67万多亩,活立竹9000多万根,素有“江南绿色宝库”之称,是中国的竹乡之一。
在崇义,以毛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170多家。这些企业从当地竹农手中收购毛竹及其半成品后,加工成胶合板、竹地板、竹帘、竹编、竹炭具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当地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毛竹的单品价值,带动了当地竹农增收致富。
这是崇义县工商局发展加工企业,服务毛竹产业做强做大后出现的新气象。近年来,崇义县工商局针对当地企业产品处于粗加工状态,市场知名度低、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等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毛竹产业发展。一方面,该局积极引导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信誉,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该局积极引导竹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低产林改造、提升毛竹品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
“别看这些竹制品用料不多,但其价值可不小,一个能卖上百元,甚至更高。”从事竹工艺品编织加工的杨彩玲指着刚刚做好的一只竹花篮说。她不久前与该县20多名企业老板一起到浙江的安吉、义乌、杭州等地学习考察。回来后,她组织工人按照学来的技术编织了这样一种花篮,并与浙江客商签订了长期包销合同。
与杨彩玲一样,其他参加考察的企业老板也准备从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有4家企业遇到了资金方面的困难,工商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和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1600多万元。这些企业带动当地1000多户农民从事竹编等,预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品牌创建活动提升了产品的潜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地处崇义县城郊区的华森竹业有限公司,以生产和销售胶合板、竹地板为主要业务。工商部门深入企业指导其实施商标战略,并帮助企业成功通过江西省著名商标的认定,产品销量因此成倍增加。
“像消费者买衣服一样,竹制品也要做品牌。有了著名商标,我们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公司董事长李英长深有感触地说。他介绍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水立方工程及其他国内重大建筑工程所用的触摸板,就是由该公司生产的华森王牌竹胶合板触摸板。
在工商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崇义竹产业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该县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共有注册商标5件,其中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各2件。今年以来,全县生产商品竹900万根、鲜笋1.5万吨,实现竹业总产值4.35亿元,真正帮竹农圆了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