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竹产业“燎原”忠州山野
12月9日,重庆市忠县白石镇望岩村雨雪飞舞,当地20多位村民在寒冬里挥汗如雨地在栽竹苗。“这几天我们将栽植竹苗200亩。”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亮成介绍,到本月底,全村的笋竹面积将有近2000亩。
据悉,截至目前,忠县白石镇共发展食用笋竹2000多亩,覆盖全镇12个村。
笋竹产业缘何以燎原之势“燃遍”白石呢?白石镇分管负责人梁华斌一语中的:“因为农民看到了笋竹未来的良好效益,加之成本又很低。”
临安雷竹西移忠州
因看好我县的气温和地理条件,2008年,浙江省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忠县,注册成立了忠县菜篮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优质笋竹的引种、种植、加工、销售等业务,并将白石镇作为笋竹基地。自此,享誉全国的浙江临安雷竹就开始向忠县移植。
先行先试激发热情
忠县虽然适宜栽植雷竹,但是如何才能让农民接受,不断把笋竹产业发展壮大呢?菜篮子公司决定先行先试,让农民眼见为实来产生激情。首先,他们把笋竹基地的一期工程放在白石镇望岩村。
2008年11月,菜篮子公司从浙江临安引入雷竹、高节竹等品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以12年租期租赁1000亩荒山荒地,在白石镇望岩村建起1000亩笋竹示范林基地;次年,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在白石镇望岩村、万板村建立530亩笋竹示范林基地,在任家镇长沙村建起了200亩雷竹林种苗基地,并协助任家镇建立了该县首个笋竹专业合作社——长沙村绿竹专业合作社,还与望岩村、万板村一起共建了忠县白石森筵竹笋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4月,先期发展的1000亩笋竹长势喜人,不少竹子开始发笋,最多的达10多根;到2011年5月,这1000亩笋竹的郁闭度达到0.7以上。
期间,菜篮子公司季节性聘请了100多个村民参与笋竹的管护。当地农民靠收取租金和加上劳务工资,一年的收入超过2000元。这让他们既尝到了甜头,又看到了笋竹产业未来的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当地农民的思想开始动摇:由政府要我栽变为我想栽。
资金扶持助推发展
菜篮子公司发展的1000亩笋竹基地取得成功后,得到忠县发改委、林业局和白石镇政府等单位的认可,并作出决定:将笋竹产业作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壮大。
2010年4月23日,菜篮子公司与林业局签订建立了3万亩优质笋竹基地建设协议。6月25日,白石镇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忠县支行、菜篮子公司联合签署了“白石镇农户万元增收万亩笋竹基地建设政银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业银行忠县支行将白石镇纳入“整镇推进镇”,对购买菜篮子公司竹苗的农户发放贷款,并提供上门服务。
按当年市场行情测算,种植1亩笋竹仅种苗就需要投入资金1050元。为解决农民种植笋竹的资金困难,菜篮子公司作出决定:一是为农民垫资250元,待今后回购笋竹时,从收购货款中扣除;二是为农民担保贷款800元,让农民以“零投入”来发展笋竹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资金短缺的难题。
为激励更多农民种植笋竹,白石镇政府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出台了优惠政策:一是对需要贷款的、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户,由政府贴息贷款;不需要贷款的种植户,政府给予每亩一次性补贴100元;二是种植笋竹的农户可另外享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每亩500元。截止目前,白石镇的竹农共贷款700多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
政府主导、企业担保、银行放贷、财政贴息的良好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栽种笋竹的积极性。望岩村党支部书记刘亮成、村主任周武发等人前往浙江临安考察后,回来就请菜篮子公司帮他们编制发展笋竹规划;在重庆从事某房地产开发的刘卫东回家探亲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飞往临安考察,返家后便与巴岭村2组的283户村民签订了1500亩土地流转租合同,租期为18年,现已全部栽上笋竹;从浙江临安返乡的农民工聂世福、杨庆尧也分别种植笋竹500亩、1000亩……当年,白石镇共栽植笋竹12000亩,成活率均在95%以上。
今年,在镇政府的引导和菜篮子公司的协助下,白石镇又栽植笋竹8000多亩。
“结合本镇的笋竹资源和高山气候,我们已作出规划,正在筹备开发竹海农家乐,打造百竹园、巴蔓竹韵、巴扎营等景点。”看到漫山遍野的笋竹,梁华斌谈勾画出未来的蓝图:通过发展高山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