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四川成都市蒲江县造万亩雷竹海建富民“绿色银行”

  年初的春笋行情,让腰包鼓起来的李克全有了更大的想法。李克全一楼一底的小院,被竹林环绕,开一家餐饮住宿一体的农家乐,成了他今后的大计划。位于四川省蒲江甘溪的雷竹产业,发展多年,雷竹种植渐成规模,一杆杆小雷竹成了甘溪农民的致富主力军。做大雷竹,还要做强产业,打造竹海观光景区,是甘溪镇正在努力的目标,也正基于此,像李克全一样这几年靠雷竹致富的村民,才有了依托这一规划拓展致富渠道,发展休闲产业的想法。

  据甘溪镇党委书记李梅介绍,甘溪正在打造万亩竹海观光景区,目前位于该镇明月村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已具雏形,在面积近5000亩的竹林区域内,11公里的汽车环形观光道、竹林休闲步道、游客休憩场所等基础设施都已建成。

  户户种雷竹家家住竹海

  进入甘溪镇明月村,处处可见茂林修竹,汽车观光路在竹林间蜿蜒盘旋。李梅告诉记者,建设万亩雷竹观光景区,开展竹海深度体验游,发掘春笋美食,使一三产业互动,成为增加村民从雷竹产业中致富的新渠道。据了解,该镇通过景区打造,将在景区内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促进农户在景区中增收致富。

  在明月村,几乎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都能看见雷竹,“过去村民种雷竹是单打独斗,现在政府鼓励政策介入,让明月村的雷竹连片发展。”甘溪对核心示范区内的村民,每种植一亩雷竹提供600元补贴,政府的补贴,加快了竹海景区的成形,不到一年时间,万亩竹海观光核心示范区就形成了几千亩成片的规模。

  春笋的产品化也同时纳入了雷竹产业发展规划,“首先是产品化,引入加工包装企业,未来计划将甘溪春笋打造成蒲江农产品公共品牌,实现品牌化发展。”在农民集中新区内已经为未来的加工包装预留了发展空间,在实现春笋产品化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办春笋节打造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甘溪作为成都最大的雷竹种苗基地,也是规模最大的春笋产出基地,近年来春笋市场看好,一亩雷竹仅春笋收入就达到万元。把甘溪春笋在更大的区域叫响,成为该镇打造万亩竹海计划中的一部分。

  据甘溪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雷竹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年就有收入,第3年可成林,第4年达高产。不仅如此,现在通过对林地覆盖、施肥、增温等措施,还可使其提前至春节前后(2-4月)出笋,从而使产出的竹笋价格成倍翻番,秋季9月还可出笋,采摘期长,两季上市,使产量大增。

  据悉,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也促使当地计划将甘溪春笋叫响,“正在计划明年举办春笋节,树立蒲江早春笋的知名度。”通过举办春笋节,为当地生态有机农产品打造一个展示平台,李梅称,未来甘溪将会成为成都有机农产品的输出地,三县交界的甘溪镇将成为318国道西入成都的美丽门户。



点击次数:1255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4 22:13: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