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国际竹藤组织和花旗银行:宜宾打造全国绿色低碳经营示范区
10月20日,在第十二届西博会开幕当天,四川省最大的竹资源和生产基地——宜宾市与国际竹藤组织、花旗银行共同签订了“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这不仅是花旗基金会和欧盟援川项目的升华,也是“生态宜宾”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又一重拳之举。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冬生等出席签字仪式。宜宾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进主持签字仪式。
宜宾竹资源丰富,竹生态良好,全市现有原生竹种13属58种,全市竹林基地面积达274万亩。近年来,宜宾市始终坚持“发挥竹优势、打响竹海牌、弘扬竹文化、做强竹产业”的思路,大力推进旅游、竹工艺、竹食品、竹建材、竹浆造纸、竹纤维生产等行业产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宜宾市竹产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比2007年增长近1倍,位居四川省第一位。
刘捷说“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项目成功签约,既是前期三方精诚合作实施欧盟项目的结果,也是宜宾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正式签约,是欧盟“促进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环保型竹产业链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标志着国际住藤组织在以竹藤资源促进地区发展事业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标志着花旗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方面拓展了新的领域,标志着宜宾竹产业的发展壮大掀开了新的篇章。
作为一个独立的、非赢利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一直致力于通过竹藤的保护和利用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创造更公平的贸易。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在致辞中说,2010年,为帮助实现四川灾后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花旗基金会和欧盟的共同资助下,国际竹藤组织(INBAR)联合四川省林业厅、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荷比卢商会共同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四川灾后生计恢复与生态型竹加工生产链建设,宜宾市长宁县是该项目在全省的八个项目示范县之一。
古珍说,在四川灾后生计恢复与生态型竹加工生产链建设项目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广项目成果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国际竹藤组织(INBAR)选择宜宾市作为示范样板区,与当地政府共同打造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这在全中国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表示,在花旗已经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实施花旗基金会和欧盟援川项目取得很好成效的基础上,在花旗基金会和花旗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会继续与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和支持绿色中小企业竹产业发展,推动和支持四川宜宾市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发展。
杨冬生表示,建设“生态宜宾”是宜宾市“十二五”的重要发展目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宜宾市政府愿意借花旗基金会和欧盟援川竹产业链恢复和发展项目的机会和国际竹藤组织的平台,借助花旗集团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和模式,携手合作、共创多赢,加速和推动宜宾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宜宾绿色竹产业发展模式。
按照协议约定,双方将加强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和竹产品储碳方法学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工作,开展竹林低碳经营技术和碳汇交易的合作研究、示范和技术推广的示范和试点工作等,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保障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和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作出努力和贡献。此外,国际竹藤组织将以花旗基金会和欧盟援川项目建立的竹产业招商引资等为平台,在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内通过商业运作模式共同打造四川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
据悉,为全力做好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宜宾市正按照全省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扩大竹基地面积,预计在未来5年新增各类竹林共计770余万亩,到“十二五”末,林业总产值实现120亿元。
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李智勇,花旗银行中国企业公民总监王力,宜宾市政府副市长景世刚作为各方代表,签订了《关于四川宜宾市竹林低碳经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合作的框架协议》。
宜宾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紫平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前,刘捷会见了古珍、欧兆伦一行。市领导杨冬生、徐进、杜紫平、谢杰参加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