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宜春以竹为媒走向世界
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将于10月14日至16日在我市隆重举行。就本届竹文化节的有关情况以及我市将如何发展竹产业和竹经济等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市委副巡视员、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建国。
记者:广大市民对中国竹文化节可能还比较陌生,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会?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的盛会?
杨建国:中国竹文化节是由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竹藤组织与有关省(市)共同举办的,旨在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的专题节庆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五届,第一届举办地点是在浙江安吉、第二届在湖南益阳、第三届在四川宜宾、第四届在湖北咸宁、第五届在福建武夷山。我市举办的是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将于10月15日隆重开幕。届时,将有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办领导、国际竹藤组织30多个成员国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国内外客商以及19个产竹省(市)代表团成员、30个中国竹子之乡代表等2000多人参加,堪称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国家级和国际性的盛会。
记者:宜春为什么要承办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承办竹文化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杨建国:承办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对宜春来说具有十分重大、长远的意义。我想用“四个有利于”来概括。一是有利于提高宜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届竹文化节有中外宾客2000多人参加,尤其是有几十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国内外客商等嘉宾云集,这对于提高宜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宜春城市形象、强化宜春城市综合竞争力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二是有利于推动宜春竹产业的发展。宜春的竹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有竹林面积25万公顷,占全国的1/20,全省的1/4强;宜春的竹品种非常丰富,有25属219种竹子,分别占全国的58%和31%;宜春的竹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全市有262家竹加工企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宜春的竹产业涉及建材、家居、医药、食品、纤维、高分子材料等众多领域,但是宜春的竹产业发展水平和全国一些先进地区如浙江等地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竹产业发展力度,举办这个节会可以推动宜春竹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有利于强化人们的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竹子四季常青,可以清新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等;竹产品环保、可降解,符合绿色清洁环保的要求;尤其是竹子固碳的能力非常显著,一公顷竹子每年可以固碳5吨左右,相当于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量,固碳能力是杉树的1.46倍。因此,发展竹产业与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森林宜春是密切相关的。四是有利于弘扬竹文化。宜春的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72年在樟树吴城遗址内,我们就发现了许多有关竹子的象形文字和图案,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创造了竹文化、竹文明;靖安东周古墓出土的竹席、竹扇,以精细的竹篾编织而成,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表面还作了碳化处理,令专家非常惊讶,被称为“天下第一席”“中华第一扇”;丰城出土的明代“锦文竹簟”,织工精巧,纹饰多样,保存四百多年,依然不干、不燥,柔、软、韧如初;还有在奉新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18卷中,有12卷46处谈到了竹子加工工艺和竹产品,这说明宜春竹文化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宜春是禅宗圣地,禅宗与竹子也是密切相关的,禅宗的两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都是坐落在青山翠竹之中。禅宗有两句名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道出了禅竹相通的渊源。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竹文化节,进一步把宜春的竹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本届竹文化节有什么具体活动安排?与历届竹文化节相比,有些什么看点和亮点?筹备工作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杨建国:本届竹文化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共有十大主要活动:一是竹文化节开幕式,二是宜春竹园揭牌暨种植纪念竹,三是参观竹文化博物馆,四是中国竹产业博览展销会,五是竹产业专题论坛,六是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会,七是中国竹业博览会颁奖会暨新闻发布会,八是竹文化节专题文艺晚会,九是参观考察高产毛竹林示范基地和竹加工企业,十是竹产业发展培训。
与历届竹文化节相比,本届竹文化节既沿袭了历届的模式,又有独具宜春特色的看点和亮点:一是在这届竹文化节期间,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将首次评选出1个中国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中国竹产业集群、9个中国特色竹乡、57个中国竹业龙头企业;二是本届中国竹产业博览展销会将是规模最大、竹子品种最多的,首次采用政府组织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我市建设的竹文化博物馆,与历届中国竹文化节博物馆相比,馆藏品精品多,在布展技术等方面有许多特色;四是为庆祝此届竹文化节在宜春举办,我市精心编排了一台由本地文艺工作者自导自演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晚会——《竹风》,这是本次节会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
目前,几大硬件建设基本上已经完成。一是宜春竹园已栽种竹子136个品种、14.5万株(丛),宜春竹园内的灯柱、石刻都刻上了与竹相关的诗词,使竹园既能展示竹的自然科学,也能展示竹文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能容纳2000多名宾客的开幕式广场整修改造已经完成;三是我们面向全国征集了节徽和吉祥物,这是前几届所没有的;四是竹文化博物馆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馆藏品的征集工作也在进行,可确保如期开馆;竹产业博览会场馆土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布展,可确保如期交付使用。竹文化节文艺晚会已进入连排阶段,很快就要进行彩排。其他各项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
记者:正如您开篇所说,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是中国竹文化节的主旨,能否请您详细阐述一下竹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发展竹经济?
杨建国:竹文化是世界文化、全球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文化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对于竹文化,我认为可以从物质的、精神的、生态的三个层面来理解。竹文化首先是一种物质文化。竹子的产生有3500多万年的历史,在白垩纪时期就有,比人类的起源早很多。可以说竹子对于人类的起源生存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苏东坡曾经说过,“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说明竹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我想还可以加上一句“乐者竹器”,远古时候,我们的老祖宗轩辕黄帝就开始用竹子做乐器了。苏东坡还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苏东坡对竹子爱到了很深的程度。如今,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金属的各类、各种竹产品琳琅满目,已经遍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我们铜鼓一家公司用竹子制造了竹键盘和竹鼠标、电脑的外壳、电视机的外壳等等,产品获得了五项国家专利,他们生产的最大的竹键盘还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奉新飞宇公司生产的古典竹家具还被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办公用品等。其次,竹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人们之所以把竹称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一,是因为竹子所体现出来的“未曾出土先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的美德,还有“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的品性。历代文人墨客以竹写意、以竹言情、以竹励志的作品层出不穷,且大多是借竹子的形象寄托一种高尚的人格和情操。清代的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他写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道出了竹子坚忍不拔的品性。郑板桥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在仕途得意的时候,写出了“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失意的时候写出了“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也体现了他对名利官场的淡然。现代也有许多革命前辈、领袖以竹明志,如革命先烈方志敏就曾以“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的“咏竹”诗抒发革命豪情。1952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之际,董必武写出了“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1963年全国经济困难时,叶剑英同志写出了“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都表达了要战胜困难、建设发展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竹子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另外,竹文化还是一种生态文化。现在我们都非常关注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等,竹子四季长青,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风害,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乡绿荫主力军。我想,竹文化与生态文化、低碳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弘扬竹文化,就是要善用竹的自然价值,汲取竹的精神价值,提升竹的生态价值,让竹子成为我们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使竹文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弘扬发展。
如何进一步发展竹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竹子在生产加工方面,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生长周期短,再生能力强,三五年就可以成材,因而资源十分丰富且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工性能好,可替代性强,用途十分广泛,因而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尤其是在目前能源紧缺、资源匮乏的时候,大家很自然地把目光聚焦到竹子上来;三是竹制品绿色环保安全,可完全降解,符合低碳生活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竹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印度的“国家竹子计划”、美洲的“竹子行动”,还是非洲的“加纳方案”,都是在千方百计地推进当地竹产业发展。我们宜春竹产业规模在全省排第一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发展竹产业作为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来抓。为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我市作了一个近期和长远的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市高产竹林的面积要由现在的100多万亩增加到200万亩,培植10~15家亿元以上的竹加工龙头企业,同时使竹产业年总产值从现在的30多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到2020年,年产值要达到20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扩大总量,使竹林的面积扩大,提高竹产量;二要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竹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竹资源精深加工程度,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整个竹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宜春竹产业,我认为必须把握五个关键词,即“开放、科技、龙头、品牌、产业链”,要扩大开放、创新科技、发展龙头、培育品牌、延伸产业链。这次我们承办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目的就是通过参与对外合作与交流,把国内外一些竹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引入宜春,充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竹产品品牌价值,提高竹经济的比较效益,使竹产业真正成为宜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