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黄县五十多万亩竹林撑起“绿色银行”
八月的江西省宜黄山前竹海,竹影摇曳,绵延10多公里的毛竹林,以原汁原味的真山水吸引了省内外游人到此观竹海、品笋宴、吃竹筒饭、住竹棚,全县52.6万亩翠竹,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支撑点,以竹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加工和饮食等产业正在兴起。据统计,去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当年林业生产总值的32.8%,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三成来自竹产业。
宜黄县是全省毛竹项目开发县之一,毛竹一直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全县毛竹种植面积52.6万亩,毛竹蓄积量8624万根,年产商品竹200万根。为使毛竹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县对毛竹加工企业实行准入制,取缔了10多家高耗材、低附加值的毛竹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以生产水煮笋、鲜笋、罐头笋、小竹笋、闽笋、腌笋及各种风味笋片等系列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竹笋40吨、水煮笋6000吨、笋干900吨,形成了以水煮笋、竹荪等为主的绿色食品系列。同时,为了不断增强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培植了一批以生产竹地板、竹胶板为主的木竹加工企业,年生产高密度重竹地板500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1亿美元以上。目前,全县拥有毛竹及竹笋食品加工企业21家。
为使企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壮大毛竹经济,该县加强科技种竹养竹,并与省林业科研所联合设立了竹项目研究基地,在优化竹种的同时,改变粗放的种植传统,加强竹林管理,推广竹苗松土、除草等种竹新技术,该县每年新栽毛竹5000亩,林竹混交林改造2.5万亩,诱鞭1.2万亩,以提高竹产量和品质。同时,该县积极引导毛竹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工业原料林基地。投资7000万元创办了以生产竹筷、黄片、青丝、建筑模板、指接板为主的江西巨峰竹木业有限公司,年加工量达2万立方米,产品远销日本、泰国、意大利等国,并已拥有松木、杉木、竹木基地3万余亩,其中毛竹林达10192亩。目前,全县有12家企业建立了工业原料林基地。
此外,该县通过山林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出台了一系列毛竹开发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毛竹开发,逐步形成了以农户投入为主体、国家补助为导向、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毛竹开发体系。据统计,2003年以来,该县已有1.8亿元社会资金投向毛竹开发,涌现出20多个专吃“毛竹饭”的行政村,其中万亩以上的行政村就有10多个。二都镇山前村拥有毛竹林4万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其中90%的收入来自毛竹。该县还有不少农民依托毛竹加工企业走上了致富路。棠阴、圳口、黄陂、梨溪等地的300多名农户依托江西巨峰竹木业有限公司大量造林及实施毛竹林低改,平均每户年收入达1万多元。
小毛竹撑起大产业,也真正成为宜黄老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该县从事毛竹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人员达2万余人,正把昔日不起眼的山间小竹笋推上了大都市的餐桌,更让各种精美的竹制品漂洋过海远销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