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基地获准立项
日前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良种基地建设已获国家林业局、湖北省发改委批准立项。该项目总投资263万元,建设期限为3年,面积30公顷,其中母树林18公顷、种质资源收集区4公顷、良种繁殖圃5公顷、测定林1公顷、示范区2公顷,并配套道路、水电、生产用房等建设。
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历史上被冠以四大名木(楠、樟、梓、桐)之首。楠木材质优良,用途广泛,不仅是国家保护的重点珍稀树种,也是竹溪县主要的乡土特色树种。
楠木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居四大名木(楠、樟、梓、桐)之首,历朝历代更将楠木作为皇家之材,其中以金丝楠木最为名贵,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地,属国家二级濒危野生保护植物。金丝楠木材质硬重,色泽橙黄,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水不浸、蚊不穴,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木纹呈金丝光泽者,通称金丝楠。自古便是皇室建筑用材,因而有“皇木”之称。
楠木在湖北竹溪被称为“贡木”。据清同治六年(1868年)纂修的《竹溪县志·古迹》记载:“(竹溪)慈孝沟距县城六十里,地势幽狭,两岸峭削,水出柿河。其地昔年多大木,前明修宫殿,曾采皇木于此。”慈孝沟位于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良种基地以北的县鄂坪乡东湾村,2006年,采皇木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建造北京故宫午门、阙左右门、左右顺门和西六官之一的永寿宫就有部分木料采自竹溪。竹溪所产楠木属金丝楠木,为楠木22属324种中最为名贵的,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如今慈孝沟楠木已荡然无存,而在与此不远的新洲乡烂泥湾村还存有一大片楠木林群落。
烂泥湾村楠木林(左图)地处高出柿河80余米的一个山腰处,总占地面积约8亩,其中胸径10-100厘米的野生楠木144株,高15米至40米,面积约2500多平方米;胸径10厘米以下的小树273株。最大的一棵楠木树龄超过400年。是湖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金丝楠木群落。在楠木林间,一股清泉长年涌流(当地人称之为“龙口”),灌溉着楠木林下方有数十块大小不一(13亩)的稻田。此外,汉江支流堵河下游竹山潘口电站蓄水后,回水至楠木林下30米处柿河将呈现“高峡平湖”的景观,届时将形成观楠木、品甘泉、游平湖的生态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