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永安林业林木采伐量大幅下降 产业链纵深化成为突破口

  福建省出台天然林禁伐令: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较严厉的措施,2010年年底,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暂停天然林采伐的紧急通知》,主要内容为:为保护好宝贵的天然林资源,确保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决定从即日起暂停天然阔叶林的采伐和天然针叶林的皆伐,严格控制低产林改造,转变采伐方式,提倡择伐为主、皆伐为辅,鼓励培育大径材,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据了解,除福建省外,其他地方木材采伐量亦呈下降趋势,整个东北地区有30%-40%的采伐量减少。

  目前禁伐天然林持续时间初定是3年,从保护生态角度考虑,我们认为禁伐天然林或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但短期内,可能对林业企业经营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林权改革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经营效率,加大了林企规模扩张的难度林权改革主要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俗地讲,就是借鉴农村联产经营成本责任制的办法,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按照一定规则,分解落实到个体农户,保障农民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林权改革实质解决的是产权明晰的问题,但不一定和效益成正比,相反,林权改革一定程度上导致经营分散,这和集约化经营的理念有所冲突。因为林地经营具有特殊性,需要长期持久地投入,而林权改革后,农户个体之间的投入具有不平衡性,也很难统一规划和管护,实际上损失了经营效率,对行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不利影响。

  实际上国内林业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恰恰在于林业十分分散,而且盗砍盗伐现象严重。如果能将一个省内的林业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大林业集团,进行集约化运作,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

  林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1、盈利能力下降:主要归因于天然林禁伐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首先,采伐量下降直接缩减了木材收入;其次,推升了人造板的生产成本。人造板主要原料是天然林枝丫材,一旦禁伐,当地的天然林枝丫材价格必然涨价,这样就会推高人造板的成本;再次,禁伐之后,企业仍不得不对天然林进行管护,而这种管护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弥补。此外,采伐方式由皆伐转变为间伐和择伐,也客观上推高了采伐成本。

  2、资金短缺,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主要是贷款利率上浮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压力。以前国有企业利率大多下浮,但现在普遍上浮,所以资金成本在抬高,流动性紧张,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下降,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整个资金链将面临断裂的风险。

  3、反倾销加剧,价格下跌。整个地板又碰到美国反倾销,下游企业出口受阻,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

  受新规影响,公司林木采伐量大幅下降

  公司林地面积共计180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约80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约44%。据了解,2011年获批的采伐面积仅为往年的三分之一,其中皆伐面积不足1万亩,其余为择伐,但择伐成本比较高,因此公司年内木材采伐量压力较大。粗略估计,如果按照1方木材200元净利润测算,则年内由于采伐量下降而带来的净利润减少约2000万,对业绩影响较大。

  其实过去几年来看,公司林木业务收入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原因主要在于木材采伐量较少,而这归因于两方面因素:1、采伐指标较少;2、公司林木质地层次不齐,实际可采伐面积有限。据了解,公司林地中,有不少林地海拔较高,这一方面使得经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林地质量也逊于低海拔林地。

  此外,还有一些无林地及经济作物林地等,因此实际可采伐面积低于账面可采面积。

  而此次禁伐新规的出台,对原本就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人造板业务亦不容乐观

  如上文所述,天然林禁伐无形中推高了人造板的原料成本,而由于竞争激烈,人造板价格却不涨反跌,使得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因此年内来看,人造板行业景气亦不容乐观。

  虽然人造板行业较为低迷,但公司在人造板方面亦存在一些优势:

  1、人造板产品相对高端,滞销风险较小:公司目前有三条人造板生产线,第一条产能5万方,第二条10-万方,第三条20万方,其中第三条线将于2011年6月份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异型板,且幅宽和板材质量均好于现有板材,竞争环境相对宽松,因此预计市场前景较好,出现滞销的可能性不大。

  2、原料储备充足,成本波动性小:按照一立方米中纤板耗用1.5立方米枝丫材计算,假设公司年产量25万立方米,则年需耗用木材总量约40-50万方,据此测算,公司当前木材自给率约30%-40%。

  调研了解到,公司年初已储存了约20万方木材,基本可满足全年之需。从收购成本来看,约450元/立方米,价格虽有提升,但在木材后期看涨的前提下,公司充足的原料储备已使成本被提前锁定。

  产业链纵深化将是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公司目前林板一体化的基本雏形已形成,未来将继续沿着这一思路深化发展:

  林木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虽然历史发展中,这一竞争力并未充分体现,原因是受到政策、环境及经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政策干扰尤为严重,可以预见,未来政策一旦松动,公司林木业务将获得发展先机。

  在目前情况下,公司林木仍在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调整,我们预计可能绕开政策障碍,发展一些林下套种业务。

  板材业务:目前公司中纤板和高纤板产品已较为成熟,预计未来可能会继续开发一些新的板种,提升竞争力。

  此外,公司还将大力发展竹业。当前参股福建永林竹业有限公司,股权比例19.55%,资料显示,该公司目前在福建永安建有竹层积板、竹地板、竹家具材生产基地;在浙江杭州建有年产100万平米的竹刨切板生产基地;在福建拥有约2万亩竹林原材料基地,并投资了一处拥有300多品种的竹种园。今后公司会继续加大该业务投资力度,做大做强。

  2011年盈利可能性较小

  人造板行业虽然整体毛利率较低,但公司仍具有相对优势,此外,人造板一直享受政府退税。年内更有一块国产设备的增值税返还,因此如果下半年市场行情好,公司人造板业务或可实现盈利。

  就新线而言,考虑到投产之初,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摊销较多,因此预计可能会对年内业绩带来一定拖累。并且,受现金流紧张影响,公司在新生产线投产之前,会主动停产原来的旧生产线,这也会对人造板销量带来一定影响。

  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率约15%左右,一直居高不下,但其中有一块固定支出——离退休费,每年约600万,属于历史包袱,无法摆脱。另外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的是财务费用率,一季度攀升至17%,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高达72%,资金压力凸显,由此我们预期,公司未来可能存在通过股权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改善财务状况的可能。

  总体来看,我们预测公司2011年上半年亏损,下半年如果人造板市场有起色,可能会略有盈利,但全年实现盈利可能性不大。



点击次数:947 来源: 发布时间:2011/6/6 9:44: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