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竹产业链项目获联合国创新奖
5月10日,联合国第三次减少灾害风险全球平台会议和世界灾后恢复重建大会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同时举行。前者旨在呼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有效减少和防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后者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灾后恢复重建的典型事迹。会议期间,国际竹藤组织等主持实施的“四川地震灾区竹产业链发展项目”,获得世界灾后恢复重建大会颁发的“世界灾后恢复重建新途径”创新奖。
该项目由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竹藤组织”具体主持实施,覆盖四川省青神县、北川县、邛崃市、崇州市、长宁县、合江县、沐川县和都江堰8个县市,并得到欧盟和花旗基金会约200万欧元资助。项目实施期限至2013年。
3年前,四川遭受到了汶川特大地震的袭击,地震不仅对当地生命财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在灾后重建、当地生计以及环境恢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国际竹藤组织利用援助于2009年开始了在四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我们的项目不仅服务于灾后重建,更有利于长期恢复当地生计、增加就业和改善灾后严重退化的环境。”谈到项目亮点,该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博士表示,四川省竹林覆盖面积占全国的17%,竹子资源丰富且易于加工和多元化利用,再加上竹子可以快速再生,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因此,选择竹产业链的发展成为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主要着眼点。
据了解,会议对中国项目谈论热烈,其设计新颖性和实施有效性及其推广价值等都得到了专家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楼一平博士称,该项目将使四川的整个竹产业链和成千上万的失业农民、中小型竹企业的员工、竹制品消费者从中受益,具有很强的后续社会效应;到2013年,该项目通过发展竹产业链产品,例如地板、夹板、压板、垫子、窗帘、房子、手工艺品以及食用竹笋等,估计可为2万人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联合国减灾署、全球减灾和灾后重建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在世界灾后恢复重建大会上首次共同创立“世界灾后恢复重建新途径”创新奖。经过专家委员会对32个国家71个参选项目的认真筛选,3个项目最终获得这一殊荣,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