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价值48万竹篮现身中外首工美术馆

  这个春天的北京,注定要为一个手工奇迹而“惊艳”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览。(网上展厅:www.ciceart.com)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首工美术馆推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中的第一环,为期半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浙江省东阳市政府副市长陈军、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外首工美术馆名誉馆长唐克美、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著名书法家邵华泽先生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郭世泽教授、戴清民将军、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素娥、《人民日报—新闻战线》编辑部主任祝晓虎等嘉宾一同出席开幕仪式。

  收藏级竹编艺术品,价值近百万,何福礼50余件精华之作展现竹编工艺大美

  这天的中外首工美术馆,成了竹编的世界。50余件竹编作品或立于地上,或悬于墙上,或置于柜内,在各种角度的灯光照射下,显得古朴庄重、清秀雅致,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徜徉在这些竹编作品间,仿佛是在“穿越”从沿用了数百年的东阳传统竹编器皿,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畅销日本与欧美的竹编花器,再到新世纪前后兴起的精细竹编工艺品,直至近年刚问世的竹木结合工艺精品,50余件竹编作品就这样串起了东阳竹编的发展历程。“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可以告诉大家东阳竹编由粗到细、由简入繁、由易涉难、由实用到观赏再到收藏的发展过程。”何福礼向观展的宾客介绍,过去一只小饭篮由将近1厘米宽的篾片编织而成,但现在编织同样的器物,1厘米宽的篾片已剖成50余根细如发丝的篾丝,还融入了翻簧和竹丝镶嵌工艺,篮身呈现七八种不同的图案,其密实程度也从过去的“竹篮打水一场空”进化为“滴水不漏”。“这么精致的篮子你还舍得用来盛饭吗?现在它已经是收藏品了!”

  价值48万《八仙竹丝花篮》、价值56万《双龙立柜》、价值56万《竹丝白鹤鼎》、价值86万/对《吉祥平安》

  据了解,此次展览作品包含了何福礼大师数十年来的精华之作,一些竹编作品已经达到收藏级,一件竹篮《八仙竹丝花篮》价格高达48万,一座《双龙立柜》价格56万,一对《吉祥平安》竹编作品达到了86万。另外,还有《大象》等非卖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此次展览中,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立体,从动物到人物再到书画,东阳竹编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让来宾赞不绝口。场馆中央一只半人高的小象尤其引人注目,只见它通体青翠,长鼻高甩,昂首扬足,姿态生动。这只小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当年在澳大利亚访问时,他就是把整根的竹子通过数十道程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竹篮打水不是一场空”竹编精细令人“匪夷所思”

  “东阳竹编是中国立体竹编的代表,也是精细竹编的典型。欣赏东阳竹编,既要看它的整体造型,也要看它的编织难度。”基于北方人对竹编了解较少,何福礼自行当起了解说师。精细竹编难在哪里呢?随着何福礼的讲解,大家的眼光聚焦在一只“海螺”上。这只海螺长约80厘米,高约40厘米,安放在瘿木底座上。只见“海螺”上趴着几只小虾,通体浅黄,触须又细又软,两颗黑色的眼珠子细如芝麻。这几只小虾据说每只编织工时都在五天左右。但最大的亮点不在这里,而在于海螺本身,“这只海螺用了东阳竹编近20种编织方法,通体遍布皱褶,其凸凹程度在东阳竹编里是最高的。”原来,立体精细竹编里最难的就是凸凹编织,而这只海螺最凹处连手指头都伸不进去,只能靠艺人纯熟的手感去把握。

  何福礼竹编作品《海螺》

  除了凸凹编织外,体量的小巧也很考验竹编艺人的水平。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一对“迷你花篮”,它们高不过20厘米,篮口直径不过9厘米,却融入了穿、插、绕、弹、编等五种基本编织技法,还用上了藤艺与竹雕,编织出九种花纹,造型凸凹有致,整体色泽淡雅,令人爱不释手,忍不住猜测何福礼是如何在这“方寸之间”灵活演绎出这番精彩的。在这次展览上,来宾们不仅见识了东阳竹编对实用器皿、动物观赏造型的深刻把握,还领略了竹编中难度最高的人物造型,其中的“乐叟图”是何福礼于两年前就开始构思并于此次正式推出的新作,它借鉴了东阳木雕中的圆雕技法,用纤细的竹丝编织出三位人物,两位老者在对弈,一位老者驻足观看,“人物的动作、神态都栩栩如生,衣袂飘飞,道骨仙风。更难得的是,人物的头部特别是须发在传统东阳竹编基础上有所创新,显得更细微更厚实,加重了真实感。而且棋盘、棋子、棋罐都用竹子制成,甚至下棋者所用的茶杯都用篾条盘绕而成,显出何福礼认真细致的工艺态度,体现了东阳竹编艺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立场。”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原副主任、把东阳竹编引入故宫的曹静楼如此评价。没想到小小竹编作品,其间大有乾坤,难怪好多来宾都说东阳竹编的精细让人“匪夷所思”。关爱非遗,何福礼大师向中外首工美术馆赠送《关爱》在这天的展览开幕式上,何福礼还向北京中外首工美术馆赠送了自己的代表作“关爱”。“感谢时代给了我机遇,能从东阳走进故宫,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而因为参与故宫修缮,我被邀请到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这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间艺术的认可,对东阳竹编的尊崇。”何福礼说,他希望展览能让人们认识东阳竹编的大美,集合社会各方面的声音来实现东阳竹编的全面复兴,从而对东阳竹编这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形成较大影响。

  据悉:此次展览是中外首工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列展”首展,展览将持续半个月至4月22日,为方便全国各地观众,中外首工美术馆还在官方网站www.ciceart.com开通网上展厅,感兴趣的朋友可先睹为快。展览地址: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中外首工美术馆(免费参观)。乘车路线:公交车乘坐82、60、112路在沙滩路口北站下车斜对面即到,101、103、109、111、619、685、810、814路在沙滩路口西站下车往北200米即到。团体参观预约专线:010—84017922。



点击次数:953 来源: 发布时间:2011/4/21 13:51: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