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情合理规划,泸州江门镇向竹业大镇迈步挺进
四川省叙永县江门镇地处叙永县最北端,宋代称为“江门寨”,有永宁河穿城而过,南宋学者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概述为,“横水中流,束水如门”。对于临近溪河的乡镇来说,建设生态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
拆区并乡十九年,永宁河畔换新颜。江门镇19年来围绕壮大林业经济、促进林农增收的竹产业发展思路,把竹产业列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使这个昔日以“荤豆花”闻名于世的乡镇再续发展传奇、“华丽转身”,变成了活力四射的“竹业大镇”。
2010年该镇林地面积1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常年竹产量6万吨,实现GDP32848万元。江门镇真正实现了山绿水清、竹林修茂,宛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叙永延绵的山岭之中。
主动高站位,深入谋发展
江门镇境内最高海拔1084米、最低海拔247米,年平均气温18℃,发展竹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要把资源变成资本,这就需要大气魄、大决心、大规划。大海航行靠舵手,江门镇党委政府坚持思想先行,以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统一思想,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把发掘竹资源作为开启富民强镇新征程的推力来认识,对竹产业建设工作常抓不懈。
两脚踏遍幽篁地,谁家几支我自知。江门镇党委书记张立贵作为该镇驶航的掌舵人,为了深入了解群众种竹现状、发展瓶颈,一年内走遍了该镇11个村的田间地头,他笑言江门镇哪里有根竹子我都清清楚楚。镇长赵燕友要求干部上下置身山林,争当调研排头兵,在这种号召之下,走完江门每一寸土地、记住场镇万千寒翠已成为了新上任镇领导的必修课。正是这样的先行者精神,让江门镇的竹产业谋划切实可行、深入人心。
一纸宏图惊天变,劲节拂云万源兴。只有高站位,才能大跃进,江门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认定发展竹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高瞻远瞩地把“竹业大镇、风貌古镇、物流兴镇、餐饮名镇”作为江门镇发展目标,明确“竹业大镇”为“四镇之首”,下定决心综合发展竹产业,以竹产业为龙头大幅提高该镇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完成造竹6140亩,示范林800亩,实现木材有效采伐348立方米,出售杂竹66471吨,楠竹152422根,实现产值5850万元。
政策擂重鼓,黎元锄薅鸣
为了调动江门镇全体人民的种竹积极性,江门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团结一心——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现生态文明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该镇出台《江门镇人民政府关于竹基地建设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竹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全镇竹产业发展方向,激发竹产业发展活力,实现竹资源生产与群众得益的联动发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发展竹产业过程中,该镇始终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强力推进基地化生产。按照“有奖有责”的原则,成立了镇造竹领导小组,把竹产业建设列为对各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该镇加大对上争取林业项目、资金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种竹示范林区建设、资源风险补偿等,筹足经费支持林农和林业发展。
造竹新高潮
该镇派出大量党员干部、技术人员全力引导林农从单户生产转向合作经营,积极发展市场开拓型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林农+党支部+基地+企业”的产业化模式联动发展,增强竹产业的发展后劲。
该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信息收发的力度,确保林农种有所得。加强竹产品流通体系、营销体系建设,提高竹业组织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呈现出用料供不应求、林农每年不断增收有盼头的良好局面。
“政府叫我干我就干,结果一年下来就挣了上万元”,江门镇光照村5社的高树华谈到种竹经历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是第一批响应镇种竹号召的村民,2010年种竹18亩,成了致富能手,周围的群众都向他看齐,没事常去他家坐坐,向他学习种竹的方法和技巧。如今,江门镇的群众尝到了种竹的甜头,“人人挥动锄头,户户参与种竹”,蔚然成风。
共挥大手笔,企业强推力
江门镇强势夯基础,大力惠民生,紧紧抓住省、市、县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契机,优化环境、招商引资,转化企业力量为竹产业的发展聚集推力。
两道分流横地轴,九鼎汉沣散三川。随着多台大型工程机具在321国道旁的施工,江门镇境内800多亩的土地上逐步呈现出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的四川永丰江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厂址地貌。该工程目前已完成土石方量200多万方,将于今年6月前平场竣工。经过两年的建设工期后,这里将建成年产20万吨的竹浆纸一体化生产项目,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总额2.5亿元。双莲村村民曾维刚说,“现在就盼着厂竣工投产,那个时候我的竹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江门人很清楚,大型竹浆生产企业进驻该镇,俨然是给竹产业安上了腾飞的助推器。
竹浆一体化动工
引进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受到当地群众由衷赞誉时,江门镇的领路人却早已为另一步“大棋”谋篇布局、奔走商讨。在“十二五”征程的起跑线上,江门镇把握优势,乘势奋进,力求全方位引进一批竹编、竹雕、竹地板、竹纤维产品、竹叶提取等竹类深加工企业,提高竹产品产值;立足竹翠林幽的资源优势,搞好旅游业开发,使江门镇以旅游大镇的角色融入到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叙永丹山、水尾画稿溪、古蔺太平渡等形成的半径在100公里以内的联片旅游区中。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江门镇以竹为媒、高位求进,江门“工业强镇,产业富民”的事业,犹如早春竹笋般正伴着日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作者:叙永江门镇 张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