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再掀林竹栽种新高潮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大力发展林竹产业的实践,不仅开通了一条林农致富的大道,片片苍翠的林竹,也让生态雨城更显魅力!
位于青衣江畔的雨城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和打造“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目标,坚持建基地、强产业,调结构、促转变,重增效、助增收,强力推动全区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竹林面积达58.8万亩,其中,成片竹林面积达到42.9万亩,零星竹林折合面积15.9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2亿元,农民林竹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2010年,雨城区被省政府授予“林业产业基地强县”称号,成为全省首批获此称号的10个县区之一。
实践证明,雨城区发展林竹产业这条路子走对了,也走强了,不仅鼓起了林农的钱袋子,更染绿了雨城大地。顺着周公河往雨城区望鱼乡方向前进,不管是在山头河边,还是在民居的房前屋后,都随处可见层峦叠嶂的竹林!竹子,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
如今,当时间跨入2011年,当新农村建设正在雨城大地如火如荼开展时,全市再度掀起了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高潮。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雨城区委、区政府信心百倍,科学安排,精心部署,势必完成今年栽竹任务。雨城区林业局信心百倍,他们走乡村、下田地,开培训会,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栽竹,力求提高栽种质量,他们与雨城人民一起,共同描绘着雨城林竹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村民积极组织种苗栽种竹子
科学择种应种尽种:新栽种3万亩
今年,雨城区要新发展纸浆原料林3万亩。在前期的宣传发动之后,目前已进入栽竹阶段。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应种尽种全覆盖的原则,今年栽种的林竹重点布局在“四边三地”区域。“四边”指的是沿道路两边、江河两岸、房前屋后和地坎田边,“三地”指的是低产低效林地、宜竹地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地。
为此,雨城区林业局和各乡镇在认真调查摸底后,将3万亩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山头地块。
三月,正是栽竹好时节。
接收到栽竹任务后,雨城区各乡镇随即掀起了栽种竹子的高潮。雨城区林业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随即将林竹栽种培训会开进乡间地头,手持锄头,现场展示科学的栽竹方法。
栽竹中,种苗的选择是关键。
由于外调种苗供应紧张,全靠外地种苗难以完成今年的栽种任务,于是雨城区采取了自备苗与外调苗相结合的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自备种苗栽种,自备苗以本地慈竹6号和绵竹为主。然而,从成熟的竹林间挖种苗,选择怎样的种苗,怎样挖,很多林农对此认识不深,往往将一窝竹子中长势最差的一株当作种苗。雨城区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一再告诉农户,这样的选择并不科学,如果挖起的苗子本身长势就差,当做种苗栽种又怎么能长好呢?
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农户学会科学的择种方法。
同时,技术人员还告诉农户,栽种前,要做好清林、整地、打窝等准备工作,分篼苗栽植时要把握关键性技术,栽植下去,还要加强管护。
雨城区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栽竹
科学经营增产增效:集约管护18万亩
管护,是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今年,雨城区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选择18万亩集中连片、可及度高、交通便捷的竹林进行集约经营管护。
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要栽,还要管,更要管好,要提高竹子的亩产量,让产业基地发挥更大的效益,真正增加林农的收入,所以集约管护是今年的一大重点。”
集约管护带来的好处目前已有例证。近年来,雨城区北郊乡峡口村在大量集中连片栽种绵竹的基础上,实行了集约化管理,组织农户统一施肥、统一管护、统一采伐,在提高竹林质量之时,也大大提高了竹子的亩产量。目前,全村栽种的1180亩绵竹已经进入盛产期,每年平均亩产量在3吨以上,好的达到了4吨,较本地慈竹平均提高了50%。村民在竹产业上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纯收入近2000元。
效益已摆在眼前。为进一步提高林竹效益,全力提高林地的产出率,今年,雨城区将依托五大核心区,建立5个区级科学管护示范片。这5个示范片分别在望鱼乡,示范片面积为500亩;对岩镇葫芦村,示范片面积300亩;北郊乡峡口村,示范片面积为500亩;大兴镇龙溪村、周山村,示范片面积300亩;碧峰峡镇黄龙村,示范片面积300亩。除此以外,雨城区其他乡镇也将建立不少于1个乡级科学管护示范片,每个面积不低于150亩,有条件的乡镇还将组建专业队伍进行统一栽植、施肥、管护。同时,通过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现场会、交流会、学习会,提高全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提高林地效益。
目前,雨城区林业局已编印下发了相关的管护技术手册。
多元发展鼓腰包:林区道路建设成关键
竹子栽好了,产量提高了,要卖出去,才能真正变成林农口袋里的钱。从2007年雨城区开展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以来,基地虽然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许多竹林基地公路未修通,成为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
雨城区孔坪乡柏香村村委会主任李明说:“柏香村拥有竹林5000亩左右,人均4亩左右。由于交通不便,山上栽种的竹子砍伐量极低,林农考虑到运输成本,砍伐积极性不高。”在柏香村,林农上山砍伐竹子,得靠人力运送到公路边,最远的距离有7公里。李明感到特别揪心,他今年最大的期盼就是能修通林区里的路。
改变,正在李明身边一点点发生。
今年,雨城区坚定信心,要进一步加大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切实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林区道路交通面貌,努力解决资源利用的瓶颈问题。对于规划的林区道路,雨城区将先按照每公里20万元的标准垫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整合项目,整合后项目资金不足20万元的部分由区财政补助。
雨城区林业局、发改、国土和交通运输局正在抓紧对全区纸浆原料林基地拟建林区公路进行全面规划。
现在,雨城区很多乡镇已经看见了未来发展的宽广路子,纷纷谋划路修通后林区的多元化发展,他们准备在林下养鸡,准备在林区发展农家乐……要让片片美丽的竹林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兴林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