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建设万亩竹产业基地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风和日丽,万物吐青。连日来,在盐津县豆沙、普洱、中和等乡镇的山山岭岭,数千干部群众脱掉外衣、卷起衣袖、扛起锄头,挖坑、挑水、递苗、盖土,到处是植竹造林的繁忙景象。“森林盐津创先行动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自上月下旬启动以来,盐津县已形成全民共建绿色生态长廊的良好氛围。这标志着盐津县“看古今五尺道、吃森林蔬菜、游风情水乡”的旅游产业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森林盐津创先行动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是盐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着力建设森林盐津的重要举措,既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又是提升盐津形象、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该县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建设要求,在水麻高速公路盐津段沿线建设1万亩全县典范、全市一流、全省有影响的竹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建成集竹产业培育与开发、游览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
为扎实抓好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盐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确定了30个县级部门开展帮建帮造。今年3月底前,盐津县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和“乡镇承建、协会领建、部门帮建、群众自建”的要求,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深入一线,精心组织、抢抓节令,在水麻高速公路沿线(豆沙镇、中和镇、普洱镇)高标准、高规格、快速度建设竹产业示范基地1万亩。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面完成水麻高速公路造林绿化任务,把盐津境内高速公路沿途打造成为山青、道绿、村美、民富的绿色生态长廊,带动全县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盐津县把文化旅游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在一起,成功向外推介豆沙古镇,中和水乡风情小镇也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如今又在水麻高速公路盐津沿线勾出了一幅竹海洋画卷,无疑将为盐津旅游发展增加强劲的动力。按照“翠竹在村中、村在绿色中”的总体构想,盐津县以水麻高速、213国道和内昆铁路沿线绿色长廊建设为依托,对主要道路、山头、沿河、荒山等地方进行科学规划,使之形成以道路、山头、河滩等为重点的连线、连片、成景的绿化连片长廊体系。除启动水麻高速公路沿线豆沙、中和、普洱等乡镇1万亩的麻竹种植外,还将对滩头、柿子、庙坝等乡镇的规模林区加强补植抚育,对柿子、庙坝等乡镇的连片竹林区加强科学管护。与此同时,盐津将积极探索建立林产品一体化发展机制,将生态林、农家乐、特色竹子园等建设和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特别加大对低投入、高效益的方竹、麻竹、毛竹林、杉木等树种林木的发展力度,强力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在竹产业发展上,盐津将积极鼓励发展竹纸、竹笋精加工等产业,并加强对背篓、竹椅、竹篮、竹酒杯等竹工艺品的研究和开发,深入挖掘和发展竹产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