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靠竹吃竹,余杭竹农富了

  杭州竹笋节今天开幕,昨天上午,记者先去各个地方转了转,看到竹农们那个忙呀,赶工竹制品、挖笋加工笋、张罗订单、招呼游客……

  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着这漫山遍野的竹子,这两年竹农们都赚了不少钱,好生令人羡慕。

  小小竹笛作坊:把外出打工的全“唤”回来了

  中泰乡紫荆村铜岭桥,沿着蜿蜒的村道进去,路边都是苦竹,竹影间是一幢幢当地农户自己盖的三层小楼,都挺新的。农户们说,楼,既是家也是厂,靠做笛箫等乐器,现在三分之一的村民住进了小楼。

  丁志刚家的这幢三层小楼,招牌上挂着“江韵乐器厂”。一楼是工厂,几个制笛师傅正在给笛子做烤直、调音、绕线。二楼是客厅和工作间,三楼是睡觉间。

  虽然乐器厂只有三四个人的规模,但挣的钱不少。笛子一个月的产量有1000多根,高中低档的都有。好的精品竹笛,能卖到两三千一根,一年挣二三十万不成问题。

  竹笛卖出了名堂,不但国内订单不断,还常常出口到东南亚,所以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

  丁志刚说:“竹笛有名了,苦竹的身价跟着涨,以前一根苦竹几毛钱没人要,现在5块钱,还不愁卖,因为村里用,还不够。”

  种笋新技术:时时有新鲜笋吃

  在百丈、瓶窑等地的竹园子里,竹农们忙着挖笋加工。现在,一亩竹园能有两三万的收入,这在前几年根本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竹农章建根告诉记者,前几年几乎当地所有的竹笋都是靠竹园子自然产笋的,季节一到全往上冒,而且又没有特别好的保鲜技术,最后只能贱卖。那时候一亩地也就两三千的收入,后来用了新技术,引进了新品种,收益翻了十倍。

  章建根说,光春笋冬出的技术,他们就有7种,用覆盖层鸡粪或者厩肥上再铺上砻糠,也可以用稻草、竹叶、菜饼、棉籽壳等等,不同的覆盖层出笋周期都不同,这样出笋日期就可以自己控制,加上引进了不少新品种,7月下旬上市的夏秋笋,6月上市的小桂竹,加上提前上市的秋笋,一年里天天有新鲜笋吃,也再也不愁竹笋贱卖了。

  竹制品环保:出口国外很受欢迎

  竹制品有很多优点,比如:环保、舒适。

  这两年,余杭的竹制品企业都在走精品路线,很多产品都是出口的,不仅实用还颇有创意。

  “我们生产的一种竹餐垫,通过沃尔玛进入了美国市场,特别受欢迎,能卖到好几美元。”

  竹笋节期间的经贸洽谈会更是成了他们必赶的场子,谈合作、找订单、签协议……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是苦竹“苦”,毛竹贱,长出的竹笋无人待见。现在,整个余杭区竹产品行销全国,还远销欧美、日韩、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1.1亿美元。依托优质的竹林自然景观和生态条件,建立了竹海泛舟的双溪漂流等2个国家4A级景区,建立了茂林修竹的山沟沟等3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径山山沟沟国家级森林公园,竹区综合旅游年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30%。



点击次数:1025 来源: 发布时间:2011/3/5 9:50: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