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边临镇木业加工成“黄金产业”
“去年,一台旋切机为我挣了5.8万元,在我这干活的14名工人每人年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边临镇范桥村木业加工小区加工户史国庆近日说。
同史国庆一样,边临镇众多农民都尝到了木业加工产业给他们带来的甜头。据该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统计,近年来全镇农民存款余额每年都以2000多万元的速度增长,2010年更是达到2.68亿元,人均1.02万元。
“木业加工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内培外引’工程的实施。”边临镇党委书记任平说。近几年,为引导先富起来的农民发展木业加工,该镇每年投入资金不下10万元,至少两次组织农户代表到临沂以及河北等地参观学习,成立木业加工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农民抱团闯市场。镇政府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协调,为每个加工户提供5至10万元的小额贷款,5户联保可达到15万元。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木业加工招商引资办公室,先后引进培植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胶合板厂12家。
在此基础上,镇政府积极协调电业、交通、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木业加工户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电力、交通等问题。去年,县林业局在边临镇成立了林业检疫证代办站,实行上门服务。今年元旦刚过,县计生局将争取到的20万元计生扶助基金放到了该镇,专门用于扶持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发展木业加工。到目前,全镇木业加工户发展到471家,形成了范桥、西魏等6个加工小区,涌现出边三、东张等15个专业村,年可“吃掉”木材54.8万立方米,形成“收购——旋皮——压合——压板”一条龙的产业链。去年,全镇木业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6000余人。
木业加工的巨大经济效益凸显,还带动起当地及周边县市群众的植树热情。高道仁村党支部书记沈学东,将村里700亩低产田和涝洼地改造成了速生杨林地,承包给20个农户。群众还自发将村旁、路边、河岸、塘湾、房前屋后,到处种满了速生杨。去年,边临镇有林面积达到3.5万亩,四旁植树200多万株,林地覆盖率由几年前的不足10%提高到了46%。
“更为可喜的是,木业加工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利民介绍。近两年,泰昌运输、宏远物流等20多家运输企业纷纷落户,运输业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镇政府驻地沿314省道两侧的餐饮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家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