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科学家警告不要使用磷化氢来处理木制品

2025年7月9日——《储存产品研究杂志》(发表的一篇综合性新评论警告称,尽管磷化氢(PH?)仍被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主要进口国注册为木材的通用植物检疫处理剂,但全球研究数据绝大多数结论表明该处理剂无效,不应用于木制品。尽管有明确证据表明磷化氢不适用于木材的广谱处理,磷化氢还是在2018年被成功批准用于处理出口的原木。

这篇综述首次全面研究了磷化氢的功效,共分析了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23年的41项研究。除其他内容外,该论文还概述了磷化氢的使用历史,描述了其作用机制、应用条件和处理局限性,并提供了所有相关的科学文献的详尽记录。然而,最重要的是,论文对磷化氢作为木制品植物检疫处理剂的功效研究和证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结论明确,鉴于磷化氢仍在一些国家注册为木制品熏蒸剂,并被许多国家接受为植物检疫措施,这可能对它们自身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其影响令人感到担忧。

历史上,磷化氢曾与甲基溴互换使用。甲基溴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的熏蒸剂,尤其在处理谷物方面效果显著,至今仍是谷物的主要熏蒸剂。二十年前,国际社会禁止了大部分消耗臭氧层的甲基溴的用途,包括木材处理用途。此后,磷化氢因其已获准用于通用熏蒸而成为化学替代品之一。由于这一历史原因,许多国家都乐于接受经磷化氢处理过的木制品,包括中国、马来西亚、蒙古、巴拉圭和印度等主要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都乐于使用磷化氢处理其出口木材,但它们自身却不接受任何经磷化氢处理过的木制品,这无疑让人怀疑它们对磷化氢作为有效处理方法的信任程度。

作者指出,尽管对磷化氢的监管较宽松,业内专业人士仍持保留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磷化氢并非大规模木制品处理的行业默认方法。研究还指出,尽管中国已发现原产于新西兰、对林业具有重大危害的长林小蠹,相关处理仍持续采用磷化氢。

回顾现有研究后,我们发现缺乏科学数据证明磷化氢对各种害虫(包括昆虫、线虫和真菌)均具有高度有效性。尽管缺乏证据,磷化氢还是在2018年成功获准,用于乌拉圭向中国出口的原木。

该研究还指出,国际贸易害虫防治标准ISPM28中没有接受的磷化氢处理标准。论文详细介绍了一项尝试,即尝试根据该国际公认标准将磷化氢注册为木材处理剂,但由于缺乏证据证明其对多种害虫的有效性而失败。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学者、国际治疗解决方案(INTRESO)集团植物检疫和市场准入事务负责人马修·霍尔博士表示:

“尽管磷化氢作为谷物熏蒸剂有着成功的应用记录,但目前,尚无确凿数据证明它对木制品中包括昆虫、线虫和真菌在内的所有害虫都具有足够的有效性。尽管迫切需要逐步淘汰甲基溴在木制品中的使用,监管机构也正在寻找现成的替代品,但科学界已达成明确共识,认为磷化氢并非合适的选择。

这项研究不仅表明,有充分证据表明磷化氢对木材无效,而且即使有限使用也会对生物安全造成现实风险,并可能已导致入侵物种迁移。鉴于已有具备全面功效数据支持的替代解决方案,相关监管措施应积极考虑依据科学证据作出决策。”



点击次数:308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7/9 20:51: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