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中国林科院28项成果获第十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林学会公布了第十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中国林科院共28项成果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木工所李改云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功能性表面装饰材料关键制备技术”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人造板用表面装饰材料存在褪变色、变形开裂、功能单一和功能产品的安全性等问题,历经10多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了装饰单板多元复合耐光性增强、装饰单板增强与防裂、表面装饰材料抑菌、防霉、抗病毒多功能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创制了高耐光装饰单板、抑菌防霉抗病毒浸渍胶膜纸、抑菌防霉抗病毒饰面细木工板和胶合板、抑菌防霉抗病毒实木复合地板等产品,建成高耐光装饰单板、抑菌防霉抗病毒助剂、抑菌防霉抗病毒浸渍胶膜纸、抑菌防霉抗病毒饰面细木工板和胶合板、实木复合地板等共生产线11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发表科技论文18篇,制定企业标准4项,累计技术转让金额355万元,近3年实现总产值21.40亿元,创造利润2.86亿元、税收1.28亿元,有效推动了我国饰面人造板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生态所崔丽娟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退化滨海湿地近自然恢复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滨海湿地面临原生植被退化、水鸟栖息地破碎甚至丧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17年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了滨海湿地恢复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发展深化了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理论,创新提出了滨海湿地近自然恢复的“生态杠杆”理论,研发了滨海湿地退化精准诊断、水鸟生境近自然恢复和提高脱氮效能的近自然水质净化技术,解决了滨海湿地恢复存在人工干预过大、恢复功能单一和效果难以维持等技术难题。发表论文258篇,获授权专利43件,软件著作权5项;发布标准8项,出版著作9部,鉴定和认定成果19项,获得省部级等奖励5项。项目研发的技术在我国从北到南的滨海湿地均得到了应用,无区域性限制,累计示范推广107万亩,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资源所张怀清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湿地遥感精准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湿地受气候水文等影响大、湿地边界难界定、湿地类型易混淆等突出问题,历经近20年的连续攻关,提出了湿地资源遥感精准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创建了自适应集成学习算法的湿地精准分类技术、融合时空谱特征的湿地植被精准识别技术、风险效应-光谱响应的多尺度湿地生态风险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了“大数据+AI算法+云计算”的湿地监测评估系统。成果在湖南、黑龙江、北京、云南、广东、海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湿地区域开展了湿地监测评估等推广应用;提出了全国湿地动态监测方案,支撑了全国乃至全球湿地制图工作;研制了多期全国湿地分布、全国红树林分布等数据集提供共享服务,为我国湿地监测和保护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林草行业**水平的科技奖项。近年来,中国林科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多项政策制度,激发了全院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林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中国林科院已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74项。



点击次数:320 来源: 发布时间:2024/8/21 19:59: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