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逐“新”,打造千亿级竹产业
竹产业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四大产业之一,也是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富民产业之一。湖南竹子种类繁多,竹林面积达121.67万公顷,居全国第三,而且竹文化底蕴深厚,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南虽然已建立起较完善的竹加工利用体系,但全省竹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40%;竹产品市场拓展乏力、综合效益有待提升;不少竹林产区基础设施短缺,导致竹材、竹笋采运成本居高不下,竹林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应着重在改善竹林综合治理、发展竹产业智能制造、研制新型竹基复合材料、开发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等方面奋力逐“新”,加快打造千亿级竹产业。
改善竹林综合治理,提升竹资源利用率。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为抓手,实施竹林定向育种、定向培植,优化竹种结构,提升竹林配方施肥、水分管理等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专业技术,推广“诊断、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竹加工产业夯实原料保障。积极发展竹下经济。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促进竹山流转;推广竹下中药材、竹下菌、竹下养殖等竹下生态种养项目,丰富森林粮库,提升竹林综合经营收益,实现竹农增收。加快完善竹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路、森林防火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发展“索道”“滑道”等竹材输送方式,扩大竹材采伐范围,提升竹材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发展智能制造,建设全国竹产业发展高地。紧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趋势,深化智能技术应用赋能,促进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实现竹产业转型升级。以“揭榜挂帅”“赛马制”调动竹产业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积极性,实施精准突破,重点攻关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等技术,优化竹产业全产业链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鼓励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竹产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比如使用智能清边机、智能锯竹机、智能捆扎机可使竹产业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
研制新型竹复合材料,拓展竹产业发展领域。加快新型竹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积极打造一批“含新量”“含金量”高的竹纤维复合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竹基复合材料、竹基3D打印材料、竹提取物等新型材料,拓展它们在日用品、包装和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着重发展竹集成材家具、竹包装、竹地板、竹门窗等新产品,不断提升其市场价值和应用广度;提升新材料、新产品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水平,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加快竹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应用场景。
开发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培育发展竹产业新业态。竹子是高吸碳植物,活体竹叶会释放萜烯类及醇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康体保健效果;竹类景观赏心悦目,能使人内心平静;竹林通过吸收声波及漫反射可有效降低噪声,为疗养提供安静的环境。全省各地应充分利用现有竹林资源优势,开展竹林康养环境保健功能研究,定向培育康养竹林,创制纯竹林、“竹林+水体”“竹林+建筑”“竹林+道路”等竹林康养场景型产品,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竹林康养优选地,并延伸构建覆盖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竹林文旅康养产业链;“活化”各地竹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建设竹文化体验与科普宣教场所,加大以湖湘竹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建设好溆浦山背花瑶梯田、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抗战古村落阳雀坡景区、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竹旅游胜地,开发相关竹制文创、旅创产品,激发消费新活力,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