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安徽阜阳林木加工龙头舞

  土打墙,坯支床,泥巴桌子、泥巴窗”。几十年前的阜阳树木稀少,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农民家中还是如此景象。由于木材奇缺,连做犁耙等农具都要到外地求购木材。

  然而,打开今天的阜阳画卷,触目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海在大地形成;一条条绵绵不断的绿色通道如绿链环绕;防风固沙的高标准农田林网象棋盘在田。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阜阳积极落实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工作。

  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了以速生丰产林基地、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产业、人造板制造业、果品加工业、野生动物养殖业、林产品贸易业和湿地旅游业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阜阳便把发展用材林作为实现农村“住瓦房、吃细粮”的一项重要举措。太和、界首等地利用泡桐树生长快、材质好的特性,率先在村庄周围营造泡桐树。泡桐树迅速在周边地区发展起来,仅几年时间全市就栽植近10万亩,不仅满足了当地农民建房的需要,也带动其它用材林发展。所产木材除满足农民自用外,每年还有近10万立方米销往外省区。至此,阜阳市南木北调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林业产业发展也一发而不可收。

  如今,阜阳市重点在沿淮河、颍河、泉河等大中河流两岸及太和县、界首市等北部沙化地区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各地结合退耕还林、长防林、治沙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以杨树为重点的速生丰产林建设步伐。到去年底,全市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达126万亩,林木蓄积量64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约60万立方米。

  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社会造林的迅速发展,为阜阳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今日的阜阳,已不是缺林少木的年代,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林业部门坚持以“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战略为指导,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已经成为阜阳市部分乡镇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全市已有林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涉及木材、竹材、柳编、苗木花卉、果品、养殖、中药材、森林食品等多个产业领域。去年,全市人造板产量达59.1万立方米。其中,纤维板40.76万立方米、刨花板0.58万立方米、胶合板17.5万立方米,柳编工艺品加工1000万套,林业加工业年产值15.7亿多元。太和东盾、阜南大亚等7家企业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绿色的阜阳吸引更多的大型林业企业相继入驻并全面建设。在太和县投资3亿元的东盾木业有限公司,年产超薄板25万立方米的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利税超8000万元,提供500个长期就业岗位;安徽省沪千板材有限公司在阜南县投资4.6亿元,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建设年产22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目前,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即将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利税超亿元;总投资1亿元的安徽鹏程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安徽开源木业有限公司也已相继建成投产。

  产业强市,绿色富民。在闻名遐迩的柳编之乡——阜南县,当地一家柳编工艺公司的年轻老总说,在他小时候,父亲曾对他说,学点柳编活,将来靠它盖房子娶媳妇。早在2000年时,这位年轻人便靠帮别人的公司放活、收货实现了父亲为他制定的目标。一年后,他便有了自己的柳编公司。现在,他公司每年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值几百万元。“没想到靠柳编搞得这么大。”这位年轻人说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在太和县,以五星、双浮两镇为中心的木材交易大市场,收购范围已达河南、山东、湖北等省,销售区域则触及山西、河南等地,日交易额在百万元以上,年木材成交量60万立方米,年成交额2.6亿元。两镇共有木材交易行(所)260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木材交易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的闪光点。

  树还是那棵树,但阜阳的农民已今非昔比,不再目光短浅,探索出一条广阔的“吃林”、“吃树”的新路。与此同时,林业龙头企业“龙舞林海”,带动和促进了阜阳农民增产增收,映照出阜阳这个农业大市在林业产业化上的蓬勃之势。



点击次数:899 来源: 发布时间:2009/8/27 20:30: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