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毛竹山地深翻 价格连翻数番

  最近,德化县雷峰镇溪美村党支书张贵帆又拿到一份山林“红利”。上半年,溪美村采伐毛竹3万根,分得15万元红利,摊到各个村小组头上,一个农民“不出一分力”就可以拿到250元。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普及深翻抚育等科学方法,农民除了分“红利”,挖笋还能赚得数千元,砍毛竹也有不菲的劳务费用。“从茶杯般大小变成碗口粗”的毛竹给农民带来的“红包”越来越多。

  一根毛竹价值千元

  “以前毛竹只有茶杯般大小,一根卖两三元,现在胸径普遍达到9厘米,价格至少也翻了四番。”张贵帆告诉记者,毛竹胸径“长大”,价格也见长。仅仅溪美村,就有1254亩山林参与县竹木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联营”。张贵帆说,算上下半年计划砍伐4万根更大胸径的毛竹,一年分得的红利拿在手上肯定是沉甸甸的。另外,砍一根毛竹,还可获得工钱2元,仅此一项,村民上半年利用农闲时间轻轻松松就把6万元工钱装进腰包。其实,毛竹给村民带来的收入“账单”还很长:深翻一亩山林,补贴200元;除草抚育一亩山林,补贴30元;竹林造路一公里,补贴5000元。

  也是因为毛竹,赖发为成为德化远近闻名的“毛竹王”。在德化县首届“毛竹王”评选中,汤头乡的农民赖发为一鸣惊人。他以一株胸径18.1厘米的毛竹摘得桂冠,获得1000元奖金。

  “县志里所描述的毛竹有碗口粗,这是深翻抚育的结果。”一家竹材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德化,毛竹越长越粗,价值也越来越高。“胸径大概6厘米的小毛竹,去年每吨才540元,现在涨到620元。”胸径大的毛竹一根甚至卖到20多元,随着新的生产线不断上马,毛竹的需求量还将大增,价格相应还会上涨。

  深翻抚育越长越盛

  德化毛竹越长越粗,有德化人养竹的诀窍。“唱山歌,吹牧笛,兴陶瓷,建基地。”早在10多年前,这个顺口溜就响遍德化。《关于大力发展竹业生产的决定》、《护笋养竹公告》、《关于加快低产毛竹林改造步伐的工作意见》等政府引导政策相继出炉,全县掀起了一阵阵竹林复垦、造林育林的热潮。

  “砍毛竹也讲三砍三留的原则,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砍伐后每亩保留150—180株。”站在郁郁葱葱的李溪村毛竹示范基地中,德化林业局副局长查福恩给记者聊起了毛竹“高效培育经”。据介绍,一片稍加护理的毛竹,每年一亩就能增收800元左右。但是,要收获一片效益好的毛竹,要做到留笋养竹、抚育管理、合理采伐、注重病虫害防治、开设竹山便道。

  普及深翻抚育的科学方法,德化毛竹“越长越盛”,立竹度平均每亩由90株提高到150株,全县立竹达到3680万株,一改过去竹林“老、小、劣、黄”的半荒芜状态。“深翻抚育是抓住了毛竹丰产的‘牛鼻子’。”查福恩介绍,除了每年锄草一次,更为重要的是每隔四年要深翻一次,深度一般掌握在20—30cm。深翻时应挖除乔灌木伐桩、竹伐蔸和老竹鞭,清除较大的浮石,竹伐蔸则应在砍竹后及时挖去,或者采用其他办法促其提早腐烂。

  手把手教农民造林育林。在德化,有一支大受欢迎的科技推广队伍。全县21个乡(镇、场)有180多名科技人员,建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

  产业运作走向世界

  现有竹林分布面积50.5万亩,成林面积23.9万亩。“去年竹业产值超过2亿元,农民竹业收入占年收入的四成。”德化县林业局连硕卿介绍,在德化,已经形成“毛竹基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正是竹业产业的不断壮大,让德化坚定信心申报“中国竹子之乡”。

  家庭承包和股份合作经营成为德化毛竹经营主体。利用世界银行千万元贴息贷款,结合林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德化成立县竹木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与各村联办示范基地,带动发展毛竹种植业。“通过联营方式,旗下已有20个林场,经营20万亩山林。”德化县竹木投资经营公司负责人刘贤王告诉记者,“农民只要出山地,我们出资金、技术,收成‘三七开’,农民得收益大头。”在冠林公司产品展厅,竹筷、竹案板、竹茶具……各种竹制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个投资1亿元的竹材加工企业,仅竹筷一个车间一个月就出200万元的货。“通过母公司旗下的五天分销公司,销往全国各地。”该企业的车间负责人梁鸿博告诉记者,除了现有6个车间已投产,还有2个车间正在添置设备。

  德化毛竹正在走向世界。德化像冠林公司这样的成规模竹材加工企业有9家,年加工原竹约30万根,产品已形成包括竹筷、竹案板、竹牙签、竹凉席、竹串、竹茶具、竹笋、香芯、土纸、竹编工艺品、建材、陶瓷配件、竹副产品等系列品种,有些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点击次数:889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0 22:08: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