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浙江省龙泉市:青青翠竹架起我市农民致富大梁

  浙江省龙泉市八都镇供际村农民吴正加,全家共有竹林29.8亩,2009年鲜笋和毛竹材的收入有3万多元。吴正加高兴地说:“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采用科学、高效培育竹林的技术,竹山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产值从原来的每亩不足300元变成现在的每亩1000元,示范点内的每亩产值更是高达2000元。”

  近年来,像吴正加这样因竹而富的群众在我市数不胜数。农民总是这样自豪地回答:“竹林管理不一样了,现在是一支毛竹闹翻身,全靠政府引导好。”我市拥有竹林面积55.1万亩,是浙江省的毛竹中心产区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竹山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不但竹子、竹笋的产量不高,而且质量也不好。2006年,随着我市“以林富农”发展战略的提出,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将竹产业列为农村富民的一大主导产业,一支毛竹开始闹翻身。四年多来,我市以“竹产业倍增工程”为突破,做足竹产业发展文章,全力推进森林资源培育。以竹林道建设为基础,全面改善竹林生产条件,全市已投入竹产业发展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竹林机耕路1000公里;以毛竹高效经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全市已建设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园区15万亩;以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组织化经营路子为提升点,全市已建立笋竹专业合作社8个;以万人科技培训为载体,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市、乡、村三级科技传播网络,培养了新型农民,培育了农民讲师团,推广普及了竹林培育新技术。

  2009年,全市毛竹林平均亩产达635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市在加快竹产业一产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笋竹加工产业培育工程,促进笋竹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市通过抓联合、扩规模、创品牌、靠科技、引人才,不断加大与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竹产业,全市笋竹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实现了笋竹加工技术从落后到先进、加工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化格局从无到较为清晰的三大转变。目前,我市笋竹加工企业从当初的10余家激增到现在的130多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25家,形成了以竹胶板为龙头、竹凉席为基础、其他产品为补充的竹产业发展格局。据了解,2009年我市实现竹产业产值9.6亿元,其中一产3.5亿元、二产6.1亿元,较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9.2%、92.3%、103.3%。



点击次数:512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9 21:39: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