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县楠竹产业加工技术升级,增加竹农收入
10月8日,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东岳村村民王家超向本县加工企业销售南竹2000余根,收入3万多元,比往年收入多出了5000余元。
据统计,今年1至9月,在南竹资源消耗量相同的情况下,该县南竹创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32%。全县竹农增收5000多万元。
会同现有南竹40余万亩,是我国重点南竹产区县。该县过去南竹开发仅停留在竹筷、竹席等初级产品加工上,对农民增收带动力不强,还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从去年开始,该县推动产学研结合,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投入2000多万元南竹产业专项科研经费,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北京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会同康奇瑞竹业有限公司经过1年多攻关,突破了南竹大板材工艺技术,实现了从小板材向大板竹的升级,提升了南竹的使用率和附加值。今年以来,会同县竹胶板厂、肖家乡竹工艺品厂等骨干南竹加工企业研发出10多个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使竹制品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南竹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推动了南竹产业化建设,增加了竹农收入。今年,农民卖一根毛竹比去年提高了2元多,加工后平均附加值达到40多元。同时,有力地反哺了基地建设,调动了农民爱护竹林、开发竹林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全县低改南竹20.1万亩,提高了竹产量和品质,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南竹丰产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