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簕竹镇传统笋竹种植成为农民致富好途径
提起新兴县簕竹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温氏企业,殊不知簕竹还有一项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特色产业——笋竹。早在上世纪80年代,簕竹就已开始大力发展笋竹种植产业,至今已超过3600亩,种植户达到235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5.92%。
作为温氏总部所在地,养殖业虽然成为簕竹镇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近年绿色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笋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供不应求。簕竹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利用荒山、旱地大力发展笋竹生产,把传统产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
在簕竹镇农技站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该镇云龙村的笋竹种植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进山,风过竹浪声声,还带来了笋竹的清香。和想象中漫山遍野的竹林不同,这里的竹子沿着溪流“群居”。据农技站的干部介绍,种植1亩笋竹,种苗费仅需200元,新种的笋竹第二年就进入产笋期,第三年进入盛产期,鲜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而竹子长到一定程度就要砍伐,被砍伐的竹子大多被送往纸厂造纸。
除了沿溪而种,不少村民房前屋后均有种植,200多年历史的笋竹种植在这里不仅是农民增收的经济保障,更是每家每户的种植传统。从种植、收获到笋竹加工,农户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方法。左边是住房,右边的棚屋用来存放加工过的笋竹,屋檐下还摆放着不少竹竿,这是云龙村笋竹种植户家里常见的景象。走进棚屋,近百个一米来高的加工桶内全都满满地装着加工好的酸笋,农技站的干部告诉记者,每当笋竹市场价格过低时,农户们都会将鲜笋加工成酸笋保存至价格回升,而加工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其煮熟用盐水浸泡即能保持其鲜美,这样加工后的笋竹往往能保鲜一年左右。
在簕竹,由于广泛发展养殖业,素有“养鸡之乡”之称,是省内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因此有机肥料十分充裕,为大规模发展笋竹产业提供了养料保障。在云龙村委会,有着十多年种植经验的笋竹种植户伍炳兴告诉记者,村里80%的人都种植笋竹,他现在种了50多亩笋竹,大多销往阳江和湛江,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环境条件适宜,有机肥料资源充裕,种植风险小,经济效益可观,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广,在簕竹镇云龙村,仅大坑、南禾坑尾、禾地岗和黎碧四个村民小组就种植了1000多亩笋竹。
传统的笋竹种植已成为簕竹镇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据统计,簕竹全镇的笋竹年总收入已超过450万元,镇政府还培训了48名农民笋竹技术员,镇农业服务中心每年可培育12万棵优质笋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