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肇庆广宁:以竹为媒点燃寒冬的“一把火"

  12月18日,广宁县第四届竹子节暨招商推介会将在素有“竹乡”美誉的广宁隆重举行。从2006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广宁县竹子节暨招商推介会俨然成了广宁擦亮竹子之乡品牌,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一面招牌。依托这面闪亮的招牌,广宁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先导区、全国林浆纸与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示范县、全国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竹乡”,加快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工业强县、生态竹乡、和谐广宁。

  今年以来,广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落实“三促进一保持”、“双转移”工作部署,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第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3%,工业用电增长17.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40.0%。在喜人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广宁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推动科学发展的智慧与汗水:促进企业“抱团过冬”平稳渡过金融危机、先行先试打造省“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辟山建园建设招商平台,“再造一城”带来城市面貌巨变、以“六村创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造纸业是广宁县的支柱工业。然而,在经济寒流袭来之际,如同我省大多数地区一样,广宁的造纸企业因纸浆跌价近50%而面临停产困境。广宁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难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从帮助融资、减免收费、财政支持、强化服务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产业链条效应抱团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化危为机,共度全球经济的寒冬。全县20多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没有一家停产、裁员、降薪,中盛纸业等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经受磨砺促进产业升级,年产量从3.5万吨提升到12万吨的现代化企业,并争取明年开始再扩产8万吨,年产量达到20万吨,不断壮大全县工业经济。该县采取政企联动措施,扶持企业互帮互助“抱团过冬”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最近,“肇庆广宁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已通过省认定,成为全市山区县第一个“升级示范区”。

  广宁县积极引进外资,借助外脑,辟山建园,开发建设了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高新产业园、太和工业基地和江联工业园四大工业基地,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广宁凭借“向山要地”、以一流特色产业建园为载体搭建产业升级平台的有效措施,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广宁县城市建设令人鼓舞,大规划推动大建设,“南连西扩、再造一城”,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县城坐拥中心广场、文化广场、城东广场三大广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百盈花园、御景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推动了城市建设提速发展,城市品位整体提升。此外,凭借着拥有108万亩竹子、年产竹子25万吨这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竹子资源培育基地化、加工管理企业化、销售市场国际化,初步形成了竹文化、竹科研、竹旅游、竹加工相结合的竹产业结构。

  辟山建园奏响招商引资强县曲

  自小在广宁横山镇长大的小陈,在今年外出打工回乡后,却发现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陪伴着他长大的绥江河上赫然横跨了一座高架桥,桥的一边是广贺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桥另一边竟然是豁然开朗的千亩的工业基地。基地机声隆隆,推土机、挖土机正在紧张工作,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

  小陈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个连片2000亩的工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广宁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找不到一块连片一千亩的平整土地。面对山多地少的难题,广宁县委、县政府积极“筑巢引凤”,引进外资,借助外脑,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广宁工业发展的差距和问题,成功开发建设了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高新产业基地、太和工业基地和江联工业园四大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流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四大工业基地正在群山之中突围而出,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新开发的四大工业基地总规划17150亩,首期开发5000亩。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相邻二广高速公路互通,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进驻,成为了广宁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广宁县依托四大工业基地,围绕再生资源、化工和金属加工、陶瓷建材开展产业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努力打造承接“双转移”产业升级示范区,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一幅科学合理的工业产业布局蓝图已经在广宁县绘成:以鼎丰纸业民营科技园为平台壮大纸业已形成规模;以肇庆华南塑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再生塑料产业的集聚转移,发展塑料再生资源产业;以高新产业园和江联工业基地为主要载体,壮大金属加工、化工产业,引导金属加工、化工产业集聚;以太和工业园为载体,引进环保陶瓷建材企业,培育壮大陶瓷建材产业。依托四大工业基地,今年全县共引进49个优质项目,投资总额59.6亿元。

  再造一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竹乡

  在广宁人眼中,广宁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曾经的闲置场所,到今天的商贸中心;由曾经破烂的横街窄巷到今天宽阔的马路,由曾经的荒山到今天的高尚楼盘、悠闲广场……2002年前,广宁的城区面积还不过6.75平方公里。但不过几年时间,广宁如今的城区面积却已经扩大到了10平方公里。

  近年来,广宁按照“南连西扩、再造一城”战略思路,借助外脑,引进外资,以房地产开发推进城市建设,积极带动城市建设加快发展。

  截止到11月份,广宁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5%,创税同比增长145%。目前,城东广场、城市中心广场相继投入使用。环城大道加快建设,城南大道桥梁加紧建设,年内可开通。商贸中心工程已启动建设。百盈花园首期开盘就一售而空,被誉为“广宁人自己的北京路”的御景花园商业步行街已经建成。通过加快推进各项城建工程,广宁县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日渐提升。该县的城建工程增强了县城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了商贸业、饮食业等第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

  在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广宁依托竹资源,加快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打造一条“游竹海,览奇竹风情,品竹乡美食,购竹工艺精品”为特色的旅游路线。今年,广宁县大力推进大竹海生态旅游区开发,打造旅游发展新亮点。大竹海重新整合竹海大观旅游资源,重新规划修编,计划投入3亿元,分期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国家AAAA级以上的景区,大竹海景区于明年元旦重新开业。极具园林风格和竹乡特色的竹博馆、以“广绿玉”为主打的广宁县第一条玉器街将于第四届广宁竹子节暨招商推介会当天落成剪彩,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广宁的竹文化和玉器文化。

  竹博馆展出竹文化展品1000多件,藏有全国唯一的百竹图、世界第一的竹箸、世界最大的竹花瓶、全国最大的竹砧板、全国最大的竹毛笔、全国最精美的竹书。

  为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新竹乡,广宁在现有城市框架的基础上,规划县城区面积从现有的10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广宁县城面积将扩大两倍,人口从现在的12.8万增加到30万;凭借着丰富的竹子资源优势,广宁以建设“中国最美的竹乡”为目标,决心做大做好“竹文章”。届时,广宁将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30万人口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竹乡。

  六村创建建设山区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宁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47.8万人,广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创新工作载体,以“六村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明显。

  笔者日前获悉,广宁县累计创建省级卫生村479条,并有5个行政村完成了整村创建,坑口、江屯两镇创建为省级卫生镇,成为全省省级卫生村最多的山区县。今年8月份,省政府在广宁县召开全省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现场会,将“广宁模式”向全省推广。自现场会召开以来,该县共接待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考察团13个,1500人次。不论是来自发达地区的还是相对落后地区的考察团,他们参观后都发自内心地赞叹广宁作为落后山区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大、办法多、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以创建卫生村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这一行彻底改变了他们对山区农村的看法。

  一直以来,广宁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的有效模式,在卫生村创建遍地开花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卫生村、创业村、教育示范村、计生示范村、平安村、廉洁村“六村”创建,吹响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

  广宁县明确提出“六村创建”的要求:以促进“村容整洁”为重点开展卫生村创建工作,实现改厕入户、人畜分居、禽畜圈养,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重点创建创业村,扶持村民创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提高村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为重点开展教育示范村、计生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以促进“民主管理”、社会和谐为重点创建平安村、廉洁村,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今年,广宁县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以民为本办好惠民实事促社会和谐

  民生无小事,县城偏僻街巷坑坑洼洼,给行人带来了“行路难”的问题;农村、偏远地区依然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尽管这些是民生小事、但广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解决这些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做起,从民生小事抓起,大力实施“十大惠民实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单位,明确目标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至今,广宁县已投入1亿多元,全面完成横街窄巷改造、医疗卫生、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惠民举措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此外,广宁县以建立村级调解组织为重点,积极开展“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创建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活动,全面开展“人民调解群众工作日”活动,逐步规范完善县、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调解网络,及时有效地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夯实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目前,全县17个镇都先后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并已经运作,全县178个村(社区)均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

  广宁县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使和谐春风在广宁城乡荡漾。



点击次数:909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18 21:31: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