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的竹业正向现代产业快速转型
竹子是生态资源,更是产业资源。余杭利用占全区林地50%的竹林资源,建设高效示范基地,加大竹林培育力度,实现竹业资源和效益双增长。目前,"竹子之乡"余杭的竹业正加快向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中兴旅游"的产业经济发展道路。2008年,全区竹业总产值达22.94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余杭加大竹林基础设施建设和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相继建成了5个万亩竹业特色基地、5个万亩有机笋业基地、5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毛竹、早竹和苦竹3个"省级林业特产之乡",建成竹业基地(园区)面积达10.5万亩。统计数据显示,基地效益比常规竹林平均增效50%以上,2008年度,全区竹林亩均产值达1200多元,有70%以上的竹林达到丰产标准。其中,毛竹总立竹量达4240万株,亩均立竹212株,年采伐量达1000万株,处于浙江省领先水平。
培育扶持,提高竹业加工贸易水平
据介绍,余杭将把竹业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来抓,大力培育扶持竹业加工贸易,使之成为推动竹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
近年来,余杭以竹业龙头企业为培育重点,逐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加工能力和市场营销开发能力,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企业与竹农专业大户、国内外市场的密切联系,从而带动了竹业企业发展、竹农致富和竹制品市场兴旺,促进了竹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快速提高。数据显示,到2008年,全区共有各类竹业加工企业32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并构建了瓶窑、径山、黄湖为主的笋产品生产,百丈、鸬鸟、黄湖为主的竹制品加工,中泰、闲林为主的笛竹加工三大生态竹业块状经济,和20个系列200余个品种竹业产品。
竹业加工的发展,促进了竹业贸易的蓬勃兴起。区内的彭公竹制品市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竹制品集散中心,其与杭州竹城两大专业市场,吸引了来自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500余个经营户进场交易,年交易额5亿元,增值达1.93亿元,产品行销全国。窗帘、工艺品、水煮笋等产品还远销美、日、韩、澳大利亚和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余杭已由昔日的竹材销售大县,变成了今天的竹业加工、贸易大区。
融合共兴,促进竹业文化旅游双丰收
据了解,余杭深入挖掘、提炼丰富多样的竹文化,以竹为材质,把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竹业生产理念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竹刻、竹雕、竹笛、滚灯、鳌鱼灯、马灯等作品,将文化渗透到竹业经济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发展文化对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作用。
同时,余杭将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依托竹林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竹林休闲观光旅游业,使之成为既能弘扬竹业文化,又能提升产业内涵、打响产品品牌的平台。目前,余杭已建立依山傍水竹海泛舟的双溪漂流等2个国家4A级景区,叠石流泉茂林修竹的山沟沟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径山·山沟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了休闲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2008年,竹区综合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40%。
余杭区副区长祝振伟表示,目前余杭正在构建高标准的现代产业体系,而竹业是余杭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杭将进一步做好政策扶持以及竹林资源培育、栽培加工向产品深度开发、新品研发、品牌标准、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领域转移的文章,推进竹材制品、竹笋产品、竹笛制品、竹乡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使竹业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兴主导优势产业,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