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黄脊竹蝗

  【害虫名称】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

  【目名】直翅目Orthoptera

  【科名】蝗科Locustidae

  个体特征

  成虫

  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胫节瘦小,有刺两排。

  卵

  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19~28mm。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

  黄脊竹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角蝗科,一年发生1代,经历卵、跳蝻(若虫)、成蝗三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昆虫,是毛竹第一大害虫。

  1、生活史:黄脊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次年5月开始孵化,5月中旬至6月初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跳蝻于7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7月下旬开始交尾,7月底8月初为交尾盛期。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跳蝻历期为1龄平均14.4天,2龄平均9.9天,3龄平均9.6天,4龄平均10天,5龄平均11天。跳蝻一生历期平均52天。雌成虫平均寿命69天,雄成虫平均寿命54.6天。

  2、生活习性:跳蝻孵化出土后,2―24小时几几乎全部上竹(地面无小竹)。第一天不取食,之后取食时间为上午5―8时及下午6―10时,以4龄至成虫开始交尾前一段时间食量最大,其中尤以5龄跳蝻食量最大,约占跳蝻期总食量的60%以上。成虫期食量约占一生的68%,跳蝻期约占32%。跳蝻有群聚和迁移的习性,当天气炎热时,常于上午8时下竹至阴凉处纳凉,待下午5时后气温较低又上竹生活。跳蝻在脱皮前一天停止取食。脱皮时间多在上午6―11时,而以8时最多。

  成虫羽化时间以上午8-10时为最盛,成虫有群聚性。成虫羽化到性器官成熟一般需19-25天。在性器官成熟以前,善飞翔。迁飞现象常见于晴天或炎热天气,性器官成熟后,成虫交尾产卵。交尾时间,一般以清晨5-7时或傍晚17-21时两次为最盛,交尾后需经过16天左右才开始产卵。

  产卵多凌晨2-6时。卵产于土中,入土约3.3厘米。一雌一生能产卵1-2块。一块卵平均有卵20粒。

  卵多产于竹子密度相对稀疏竹林内,在柴草稀少、透光度大、光照强、土质较松、向阳的竹山山腰、山窝、斜坡上、路旁、小沟边适宜产卵。产卵地有相对集中的特点。跳蝻和成虫有嗜好咸味和人尿的习性。

  寄主植物

  毛竹、淡竹、刚竹等,也危害水稻、玉米等。

  发生特点

  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

  为害症状

  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②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③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④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⑤诱杀。用100kg尿中加入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点击次数:3025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3 20:31:00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中国竹木网:高端竹木产业信息平台!